唯一的中心思想就是開放購買,不搞限購。
孫山靜靜地坐在高堂上,聽著幾個男人嘰里咕嚕地討論。
一個男人等于800只鴨子,好幾個男人,可想噪音多么令人煩躁。
等他們說完后,孫山輕飄飄地說一句:“沅陸縣的鳥糞肥料賣得那么便宜,如果不限制百姓購買,他們就會向作坊買更多的肥料,轉手賣給鄰縣或者更遠的地方。那么我們作坊的肥料還怎么向外面賣?”
孫山解釋到:“30文一包賣給沅陸的百姓,已經是虧本賣了。想賣給鄰縣的百姓至少要60文一包。也只不過賺10文-20文。可沅陸的百姓向我們拿貨,賣50文一包就能賺20文了。
一個賣60文一包,一個賣50文一包,只要不是傻子,都知道向誰買。咱們作坊還怎么做買賣?
沅陸百姓買的越多,我們虧的越多,作坊還怎么做下去?你們也知道,作坊根本賺不了沅陸百姓的錢,我們想賺錢得往外賣。”
一畝地能賣600文的肥料,但不是賺600文,這只是銷售額,還沒有刨去人工,運輸,銷售等等成本,實際一計算,賣給沅陸百姓肥料是根本不賺啥錢。
之前算成本的時候,衙門和投資者都知道,大家賣肥料給沅陸百姓,只當變相地給當地百姓福利。想要賺錢,得要往外賣。
要是不限購,作坊賣肥料越多,虧的越多。而且不限購,聰明的二道販子會向作坊購買更多的鳥糞肥料往周邊地區賣,自發地做起買賣,從而搶占鳥糞作坊的生意。
孫山嚴肅地說:“鳥糞肥料只能作坊賣,必須限制百姓購買。要是任由他們買鳥糞肥料,我們作坊沒辦法做買賣。”
王縣丞一伙人被說的口啞啞,不知道怎么反駁。
夏典吏繼續掙扎:“大人,我們干嘛賣那么便宜,可以提高價賣肥料,管百姓買多少,轉手賣給誰。我們只管高價賣就可以了。”
眾人的眼睛不由地亮了亮,這個主意好啊。
作坊就高價賣肥料,自個能賺錢就行,干嘛虧本賣給沅陸百姓。
孫山兩手一攤,云淡風輕地說:“當初本官許諾,全沅陸的百姓都能使用得上肥料,如果賣高價,本官豈不是言而無信。不行,無論如何,鳥糞肥料只能低價賣給沅陸百姓。”
頓了頓又繼續說:“百姓地里糧食增多,我們衙門收的糧稅也增多。百姓富裕了,衙門也富裕了,這是互惠互利。所以鳥糞肥料必須讓百姓用得起,不能賣高價。”
孫山又給他們講述鳥糞肥料必須便宜賣,甚至不賺錢地賣。
百姓地里的糧食多了,衙門的稅收也跟著多。百姓有剩余的糧食就可以賣錢,等有余錢后就會幫襯布店,酒店,茶店等等。
這些店鋪賺到錢了,就會進更多的貨,請更多員工,而請了員工就有工錢,又可以再次促進消費,良性循環。
沅陸縣的商貿蒸蒸日上,從而衙門收到的稅更多,能做的事更多了,比如請工人修橋鋪路,建設房屋等等。
工人有工錢了,繼續能買更多的東西,之前的布店,茶店,酒店等等賺得更多了,繼續請更多的工人,交的商稅也更多了。
衙門稅一多,官吏腰包鼓鼓,大家都有個美好的“錢途”。
一群官吏被孫山云里霧里,繞來繞去的話說得迷迷糊糊,腦瓜子一時之間反應不過,就答應限價鳥糞肥料限購的銷售方針了。
等反應過來時,早就錯失良機,為時已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