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不過他是真正的讀書人,不能被人詬病。
借錢的大叔忍住脾氣,聲音略帶生硬地問:“小子,你說幫我算,好,你給我算算,要是算錯,賠我10兩。”
孫山好想翻白眼,好想問,要是他算對,大叔賠不賠他10兩?
不過孫山本來就一副好性子,只當大叔說氣話。
出門在外,最主要和氣生財。
桂哥兒和孫定南扯了扯孫山,嘴里好似在說:山,我們走,我們不要算,免得惹得一身騷。
這時候好些在院子活動的商販也停下來,貨也不搬運,也不結算地走過來看戲。
實在是大叔的聲音太大,不想注意都不行。
加上孫山身材瘦弱,一幅未成年的模樣,站在三個大叔面前,顯得非常氣弱。
商販們情不禁地過來吃瓜。
孫山笑著說:“大叔,來,我幫你算一下。10兩不10兩的,先不要說。”
大叔剛才也是說氣話,看到孫山脾氣好,也沒有脾氣了。
路人甲大叔和路人乙大叔也想知道孫山的賬怎么算,著急地說:“這位小兄弟,麻煩你幫我們算一下,幫我們理一理。”
孫山點了點頭說:“大叔向你們個各借50兩,那么總共借了100兩。對不對?”
不僅三個大叔說對,吃瓜群眾也說對。
孫山繼續說:“大叔進貨用了70兩,那么100兩減去70兩,剩下30兩,對不對?”
這么簡單的算法,根本不用孫山說。
不過吃瓜群眾非常熱心,高喊著:“對!”
孫山又說:“剩下的30兩,大叔還給兩位各10兩,還剩下10兩做路費,對不對?”
吃瓜群眾不思考,也不用思考地喊:“對!”
孫山笑著說:“原本各借兩位50兩的,各還了10兩,那么就欠兩個各40兩,對不對?”
這還用說?肯定對了。
孫山兩手一掰地說:“那不就行了,大叔回去各還給兩位40兩就行了,欠的債就一筆勾銷了,其他的哪里用想那么多。”
三個大叔一愣,吃瓜群眾也一愣。
這個小子說得對啊,每個人欠債50兩,先還10兩,再還40兩,那就一筆勾銷了。
管他少10兩,還是多10兩,關路人甲和路人乙大叔什么事!
欠債還錢天經地義,看在同族的兄弟份上,不用還利息,大叔已經夠占便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