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看活蹦亂跳的德哥兒,羨慕地說:“還是德哥兒厲害,走了那么久,精神頭十足?!?/p>
德哥兒沾花惹草,嘻嘻哈哈地說:“大伯,我吃飯吃得多,身體肯定好?!?/p>
這話沒錯,孫山飯量小,一碗足矣,德哥兒,平時干2碗,遇到好吃的3碗,4碗也能干下去。
長得高壯結實,村里的老頭婆子很喜歡。
孫三叔夸張地說:“哼,天天吃那么多,家里被你吃窮了?!?/p>
說著說著,又開始訴苦了,主要講家里三個小子,個個頂能吃的,一大鍋飯下去,清光了還說不飽。
自己和鄭氏沒本事,賺不到錢。將來小子長大了,又要聘禮錢,又要賺養孫子錢。
反正亂七八糟地講家里的花費大。
又和孫伯民對比,羨慕大哥家只有一個兒子,只操心一個。家里的丫頭嫁出去就行,不用太操勞。
說著說著,又說到羨慕二哥,說定明即將去府城干活了,將來發財了,恐怕忘記三叔了。
又說二哥好啊,兩個兒子都比自家的三個小子大,大姐肯定先幫襯。
最后說著說著,傷心地道:“大哥,我心里苦啊,鄭氏不得大姐喜歡,將來大姐會不會忘記,家里的三個小子,不給他們尋好的出路。”
孫伯民趕緊安慰:“過去的事就過去了,大姐就算不喜歡鄭氏。定廣,定永,定德是孫家的子孫,大姐為人最公道,對家里的孩子一視同仁。要是真得不喜歡你家的小子,就不會出錢給他們讀書了。
三弟啊,咱們要知足,大姐已經幫了我們很多了,沒有大姐,咱們吃飯都成問題,更不要扯什么上學了?!?/p>
孫三叔本來想跟大哥抱怨一下人生,抱怨著抱怨著就真情流露了,真得傷心,也為家里的小子前途擔憂。
聽到孫伯民的解釋,覺得有道理,雖然大姐不喜歡我,不喜歡鄭氏,但對德哥兒幾個可上心。
大哥二哥家有的,他們也有。
于是被安慰到了,笑著說:“嘿嘿,還是大哥說得對,剛才我失禮了?!?/p>
孫山坐在籮筐上,愣愣地聽孫三叔訴苦,就算平時不靠譜,關于子女,做父母的沒有不操心的,孫三叔也不例外。
走走停停,吃了點東西,喝了幾口水。走到腿軟了,終于到黃陽縣城門口了。
至于為什么不用牛車呢?一來鄉下人愛惜牛,除了耕作,一般不太使用。
二來買的東西不多,趕牛車出來,還要找地方停車,這是要給錢的,鄉下人寧愿浪費體力,能省則省。
三來去黃陽縣的路雖然被整修,可也不像現代公路好走,趕牛車不僅人累,牛也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