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山吃了一口茶,繼續說:“走科舉指條路,單靠人聰明,勤快遠遠不夠,還要環境,書籍,夫子等等來托舉。嘉行阿爺,嘉行阿弟,我也實話實說,嘉按照嘉行目前的學習,考上秀才的機會不大。”
王阿爺和王父以及王大哥前一秒還很高興,后一秒臉色蒼白黯淡了。
想不到這么聰明勤快的行牙子考上秀才還機會不大。
王父嘆了一口氣說道:“孫大人,你的看法和縣學的教諭一模一樣,孫大人,你說怎么辦才好?我家行牙子都那么勤快刻苦讀書了,怎么機會就不大呢?鄧教諭也說過,像行牙子府試的排名,這次院試的機會渺茫啊。”
王阿爺,王大哥不解地看著王父。
鄧教諭什么時候說這些話的?他們怎么不知道的?
王父把前因后果說了出來。
原來當初王嘉行考上童生后,王父帶上厚禮,悄摸摸地找上鄧教諭,問王嘉行院試上榜的機會。
結果得知渺茫后,不由地郁悶起來了。
王嘉行的名次排在中間,而院試又是往屆上一起。
綜上所述,這次機會不大。
當然鄧教諭不會說得那么明顯,拐彎抹角美化不少,好讓王父對王嘉行還抱著希望。
總之這次不行就下次,考試哪里有一次就過。
如今孫山說得如此明白,王父再一次死心了。
王阿爺瞪大眼睛,不知所措地問:“孫大人,你說怎么辦?”
行牙子都那么勤快了,怎么機會還渺茫。
這科舉之路比他們想象的更難了。
王大哥也著急了地問:“孫大人,我家二弟對自己一向有信心,要是落榜了,怎么辦?”
之前考府試就考了兩次才過,這次院試又落榜了,難道下次才過?
孫山壓了壓手,示意大家莫要著急,語氣非常溫煦地說:“嘉行阿爺,莫要著急。”
頓了頓,接著說:“這些天,嘉行陪我出去巡視,不怕艱辛,不怕吃苦,可見是個好牙子。這么好的牙子,我也非常喜歡。這也是我為什么把嘉行留在衙門的原因。
嘉行在衙門這邊讀書,不僅有別人看不到的書籍,還有別人得不到的卷子,更有別人可望不可即的教導。
你們放心,只要嘉行安安心心地在衙門苦讀,我不敢說嘉行一定能考上秀才,但八成的機會肯定有。”
孫山又補充道:“你們也知道,我向來喜歡讀書人,特別喜歡勤奮的讀書人,嘉行正是那種讀書人,所有助他一把,希望他能過院試。院試過了,才有機會到更好的地方讀書。我也希望嘉行有一個美好的未來。”
孫山說得那么情真意切,把王阿爺和王父感動得不要不要的。
孫山一來沅陸縣,第一站就到縣學,并且捐珍貴的卷子。
這種不止口頭說喜歡讀書,并且實際行動也表示喜歡讀書人。
不要看他說什么,要看他做什么。
孫山不僅說還做,如果看中王嘉行的勤快,所以悉心栽培,還真有可能。
王阿爺和王父暗暗地想:看來他們的行牙子遇到一個好知縣,這是他的福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