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二叔和孫二嬸等得很著急。
有認識孫定明的同窗羨慕地說:“定明就好了,有機會去府城干活。我讀完今年,明年就不能上學了,也不知道去哪里。”
另一個同窗立即說:“誰叫定明有個好大姑,能去府城也正常。哎呦,可惜我沒大姑呢。”
其他人聽后,哈哈大笑。
孫定永也羨慕大堂哥能去府城,關心地說:“慶哥,你放心,大姑肯定忙著大表哥科舉之事,才沒來信。”
就算進學堂只單純認字的,科舉之事,鄭夫子也會跟他們介紹。
免得讀了好幾年說了,連什么是科舉,怎樣考科舉都不知道。識字,不能單純識字,起碼要懂得些常識道理。
孫山也是這樣認為的:“永哥說得對,大表哥要考童生,之后就考秀才。恐怕要到4月份后,大姑才能來信呢。”
天大地大,大表哥科舉最大。聽大姑說,何家老太太,何父何母都非常重視。
更不用說身為父母的孫大姑和大姑丈了。
慶哥兒也替大哥擔心,希望大哥能到府城干活,有個好前途。聽到山子這么說,明白大姑為什么還不來信了。
肯定想著大表哥成為童生后,才有閑心來信。
回去要把這個消息告訴阿爹阿娘,讓他們能安心。
吃過飯后,大家懶洋洋地坐在石板階上曬太陽。當聽到邦邦邦聲響,學子們快速走入學堂。
鄭夫子和昨天一樣,再次教孫山三人如何讀,再解釋一遍新學的二十四個字什么意思。
之后對著孫山等人說:“下午你們好好練字。”
然后叫三個到小池邊說:“你們在這里用石板,好好寫。等寫會,寫熟,再在紙上寫。記得,字一定要好好練。”
孫山三個表示知道后,鄭夫子便離開,去其他課室了。
孫山這時候才明白,為什么特意在院子弄一個小池子了,感情是為了讓學生練字的。
同時對鄭夫子更加敬佩。
來鄭氏學堂的學子,都不是富貴人家,筆墨紙硯對學生來說,太珍貴了,沒可能讓你日練夜練。
只能用其他不值錢的東西先練熟,再寫在紙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