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清北跟孫伯民行了禮后,跟著家里的管事走了。
孫伯民關(guān)心地問:“山子,今天怎么那么晚放堂的,有事嗎?”
德哥兒搶先回答:“大伯,老師拖堂呢,不過明天后天放假,清明了。我們什么時候去拜山?”
孫伯民接過孫山的飯盒和小石板,笑著說:“原來是這樣,明天去族里掃墓,后天自家掃墓。”
孫家村同拜一個祖宗,后來子子孫孫繁衍生息,越來越多子弟了。
先祭拜老祖宗,隨后各個分支的子孫祭拜自家最親近的祖宗。
孫家村祭祖,由孫家子孫祭拜,男孩女孩都可以去。但嫁過來的媳婦,和外嫁女是不準去的,跟進孫家祠堂一樣的規(guī)矩。
走了半個小時,就到孫家村了,孫伯民把德哥兒送回家后,繼續(xù)往老宅走。
一進來院子,除了大姐谷雨在,其他人都在田里忙活。
孫伯民匆匆放下食盒和小石板,拿著鋤頭,急匆匆地往田里趕,走前還吩咐:“山子,留在家里好好學(xué)習(xí),不要出去。外面準備下雨了,莫要淋濕了。”
春天是多雨的季節(jié),最怕一不小心淋雨,著涼就慘了,山子本來身子弱,好不容易養(yǎng)得稍微結(jié)實,可不能出差錯。
孫山點頭說:“阿爹,我知道了,哪里都不去,我還要寫課業(yè)呢。”
孫伯民放心了,山子從小就誠實,說話算數(shù),不像其他小子貪玩。
孫山等孫伯民走后,開始做作業(yè),先把鄭夫子布置的課業(yè)完成。
作業(yè)其實很簡單,就是抄寫,從一個字,到一個詞,到一句話這樣抄讀。至于什么寫詩作對之類的,根本沒涉及,現(xiàn)階段主要任務(wù)是認字識字熟練寫字。
完成鄭夫子布置的放假作業(yè)后,就到水井邊練字。
孫山現(xiàn)在練字有心得了,手小輕浮無力,試著綁一塊小石子加重,這樣寫的字果然有力度。
當然最重要是握緊筆,有時候鄭夫子會突然抽筆,不僅弄得一手墨水,還被鄭夫子打手板子。
孫山也試過被抽筆,被糊了一手筆墨,被鄭夫子打板子。
丟臉就算了,最重要是真得好疼,鄭夫子打人真得只對事不對人,做得不好就挨打。
德哥兒等夫子一走,指著孫山和楊清北,哈哈大笑,揚眉吐氣一番,終于讓同窗們懂得挨板子的痛苦。
孫山高強度地練字,進步很快,字寫得越來越小,但遺憾地是,字還是一筆一劃,整整齊齊,工匠氣十足,談不上好看,只讓人清晰可見,不會出現(xiàn)你猜我猜猜的情況。
孫山向鄭夫子請教如何能練得一手好字。
夫子也很光棍,直接說不知道,還明說自己的字也不好看,沒辦法教出字好看的學(xué)生。
不過建議,如果孫山有資金的話,可以到書店買字帖回來臨摹,年復(fù)一年,日復(fù)一日地臨摹,遲早能臨摹出一手好字。
孫山了然,但資金有限,買字帖一事還是要推后,等存到錢再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