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雍一聽孩子這話,眼睛都有些濕潤,心里對段攸更是惱怒。
“這么小的孩子,就如此懂事,民生甚艱啊!”
蔡邕從孩童中眼中看出,他們不是對生活失去了希望,這里卻勃勃的生機。
他與顧雍又來到喂食的老人身前,蔡邕微笑的問道。
“這位老丈,能否讓我看下喂食的食物嗎?”
老人一看是位貴人,有些惶恐的把手中的托盤遞上。
一旁的顧雍接過托盤,遞到蔡邕面前。
蔡邕看著托盤里的食物,好似釀酒的殘渣與蝗蟲攪拌一起的東西。
他不由的困惑,即使當初抓住蝗蟲,可怎么儲存這么多蝗蟲的。
他讓顧雍將托盤還給老者,這有請教。
“據我所知,蝗災過去,好像幾個月了,你們怎么保存這蝗蟲的?”
老者有些惶恐,畢竟沒有見過這樣的貴人,不過還是恭敬的解釋。
“回貴人的話,我聽說當初部隊用漁網捕捉蝗蟲,后來又用地洞烘干,所以能存貯這些蝗蟲。”
蔡邕和顧雍的臉色都變了,看來當初真有蝗災。可顧雍有些不甘心,接著問道。
“老丈可知,你們還儲存多少蝗蟲?”
老人先是搖了搖頭,接著指向前面幾排房子,這才遲疑的說道。
“我聽說那幾處房子里,好像都是蝗蟲干。”
“好像還送給禁軍幾十萬家禽時,也給了他們不少蝗蟲,讓那些家禽一路上好有吃食。”
老人的話讓蔡邕師徒臉色變的尷尬,他們以為段攸謊報蝗災,沒想到并沒有。
從老人口述得知,這場蝗災很嚴重,光這些貯存的尸體就無數了,可想而知,當初有多少蝗蟲。
師徒倆都不再說話,他們此時覺得對段攸有些偏見。
車上的二人都在沉默,兩人都感覺自己直接惡語指責段攸有些草率。
可年輕的顧雍還是不甘心,畢竟有蝗災又怎么了,那也不至于如此壓迫百姓吧!
兩人來到城門,看著無數的士卒,還在忙著修建外城。
蔡邕再次走下馬車,看著這幫士卒士氣高昂的修建城墻。
他與顧雍來到一位屯長身前,溫和的問道。
“如今天寒地凍,諸位將士不去在家貓冬,反而如此興致?”
那屯長看見是貴人穿著,這才恭敬的回話。
“縣令體恤將士,讓我們冬季可有勞作,他們能不高興?”
兩人聽著這屯長的話,也被弄蒙了。
別說是冬季了,就是平時天氣,干這些苦活,士氣也不高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