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茂屏住呼吸,聽著敵軍靠近的腳步聲。
當第一匹馬來到樹前時,他暴起揮刀,寒光閃過,騎手的頭顱帶著飛濺的鮮血滾落塵埃。
然而寡不敵眾的局面無法改變。
祖茂的刀光越來越弱,身上的傷口也越來越多。
溫熱的鮮血順著鎖子甲的縫隙流下,浸透了內襯的麻布。
他想起了廬江老家的母親,想起第一次握住孫堅遞來的環首刀時的興奮,想起孫策、孫權兄弟纏著他學武的模樣
最后一支長矛刺穿他胸膛的瞬間,祖茂用盡最后的力氣將刀插進地面。
他緩緩滑坐在樹下,望著天空中漸漸消散的月光,嘴角露出一絲釋然的微笑。
追兵的喊叫聲漸漸遠去,只有遠處洛陽城的火光依舊熊熊燃燒,仿佛在為這位忠義之士送行。
當孫堅得知祖茂的死訊時,正站在新安津的渡口。
手中的紅頭巾已經染滿了泥土和血跡,卻依舊鮮艷如昔。
他沉默良久,突然將頭巾按在臉上,肩膀微微顫抖。
旁邊的程普、黃蓋等人從未見過主公如此失態,紛紛別過頭去,不讓人看見自己發紅的眼眶。
孫堅親自為祖茂操辦喪事,將他葬在廬江城西的小山上,面朝北方,遙望洛陽。
墓碑上“忠義之士祖茂之墓“八個大字,是孫堅親手所刻。
下葬那日,整個皖城的百姓都自發前來送行,紙錢如雪花般飄落,哭聲震天。
多年后,孫策繼承父志,在江東立業。每當他檢閱軍隊,總會指著軍旗上的“孫“字對將士們說:“若無祖茂將軍舍身相救,孫氏一族或許早已覆滅。他的忠義,當為我江東子弟的楷模。“
而在廬江百姓口中,祖茂的故事代代相傳。
老人們說,每當月明星稀的夜晚,城西的山上便會響起清脆的刀鳴,那是祖茂的英靈在守護著這片他深愛的土地。
時光流轉,當年的戰場早已被荒草覆蓋,但祖茂的故事卻永遠鐫刻在江東的歷史中。
他用生命詮釋的忠義,如同青弋江上永不熄滅的燈塔,照亮了一代又一代江東兒女前行的道路。
每當春寒料峭之時,廬江的百姓總會想起那個系著紅頭巾的青年,他的故事,永遠是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傳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