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安四年冬,廬江皖城的霜比往年更早地覆上青瓦。
寒風掠過朱漆廊柱,卷著枯葉撲簌簌地敲打窗欞。
我倚在繡閣窗前,望著庭院中殘敗的芙蓉,枝椏在風中瑟縮,宛如垂暮老者嶙峋的指節。
指尖無意識摩挲著新制的狐裘,這襲雪白的狐裘,是孫策派人送來的聘禮,針腳細密如星子,裹著溫熱的氣息,卻暖不透我發涼的掌心。
銅鏡里,母親正替我挽起如云烏發,她鬢角的白發在燭火下泛著銀光,簪子上的東珠垂在耳畔,晃出細碎的光影。
“伯符將軍年少有為,江東基業指日可成。“母親的聲音帶著長輩的期許,卻掩不住眼底的憂慮。
她的手輕輕顫抖,將一支鑲玉步搖插入發髻時,那抹冰涼順著發絲滲進心底。
我望著鏡中那張即將為人婦的面容,胭脂點染的唇色艷如血,恍惚間竟與記憶里皖城漫天的桃花重疊。
忽然想起三年前那個春光明媚的午后。
皖城郊外的桃林開得正盛,粉白的花瓣隨風飄落,將青石小徑鋪成錦毯。
我和妹妹小喬提著竹籃采擷桃花,準備制些胭脂水粉。
她銀鈴般的笑聲驚起林間雀鳥,發間的紅綢帶在風中翻飛,宛如春日里最艷麗的蝶。
“姐姐快看!“小喬忽然扯住我的衣袖,指向遠處官道。
只見兩匹駿馬踏碎滿地落英疾馳而來,馬上的少年英姿勃發,眉眼間盡是不羈的豪情。
為首的青年身著玄色勁裝,腰間佩劍的穗子在風中獵獵作響,正是江東小霸王孫策;他身旁的公子白衣勝雪,手持折扇,溫潤如玉的氣質與孫策的張揚形成鮮明對比,那是傳聞中的周瑜周公瑾。
馬蹄聲漸近,我下意識后退半步,卻不小心踩到松動的石塊。
驚呼間,身后的桃樹被碰得簌簌作響,無數花瓣如雪花般飄落。
孫策勒住馬,目光穿過紛飛的桃花落在我身上,朗笑道:“好個人面桃花相映紅!“
他翻身下馬,動作利落如鷹隼,驚起一片塵埃。
我這才想起,方才為了追逐一只白鷺,竟將父親贈予的寶弓遺落在桃樹下。
孫策彎腰拾起弓箭,指腹撫過弓身刻著的“大喬“二字,眼中滿是贊賞:“原來這就是廬江喬公愛女的寶弓,果然名不虛傳!“
周瑜也下了馬,溫文爾雅地行了一禮:“貿然打擾兩位姑娘,還請恕罪。“
他的聲音清朗如泉,倒讓我和小喬的局促消去幾分。
那日,我們在桃林里暢談許久。
孫策說起江東的戰事,眼中迸發著熾熱的光芒,仿佛整個天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;周瑜則與我們談論詩書禮樂,言辭間盡顯儒雅風范。
臨別時,孫策折下一枝桃花,遞給我:“待到來年桃花再開,定當親自來皖城拜訪喬公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