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勝與同鄉吳廣等900名貧苦農民,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邊疆。
這是一項極其艱苦的任務,不僅路途遙遠,而且戍邊的生活充滿了危險和艱辛。
但在秦朝的律法下,他們別無選擇,只能背井離鄉,踏上這未知的征程。
他們一路風餐露宿,日夜兼程。
然而,當隊伍行至大澤鄉時,天公不作美,遭遇了連日的暴雨。
傾盆大雨如注,洪水泛濫,道路被淹沒,無法通行。
眾人被困在大澤鄉,進退兩難。陳勝和吳廣心急如焚,他們深知秦朝律法的嚴苛,按照規定,誤了戍邊期限,所有人都要被斬首。
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,陳勝和吳廣意識到,繼續等待只有死路一條,與其坐以待斃,不如奮起反抗,或許還有一線生機。
陳勝找到吳廣,兩人秘密商議對策。
陳勝激動地說:“如今我們已延誤期限,橫豎都是死。天下百姓受秦朝暴政已久,苦不堪言。我聽說二世皇帝本不該繼位,應當是公子扶蘇。扶蘇因為屢次進諫,觸怒了秦始皇,被派到邊疆。如今有人說他無罪,卻被二世殺害。還有楚國大將項燕,戰功赫赫,深受楚人愛戴,有人說他已死,也有人說他逃亡在外。我們要是以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起兵,必定能得到天下人的響應。”
吳廣聽后,深以為然,連連點頭,兩人決定揭竿而起,向秦朝的統治發起挑戰。
為了鼓舞眾人的士氣,讓大家堅定反抗的決心,陳勝和吳廣精心策劃了一場“篝火狐鳴”和“魚腹藏書”的妙計。
夜里,吳廣偷偷跑到營地附近的破廟,點燃篝火,模仿狐貍的聲音,大聲呼喊:“大楚興,陳勝王。”
聲音在寂靜的夜里回蕩,顯得格外詭異。
士兵們聽到后,都感到十分驚奇,紛紛議論紛紛。
與此同時,陳勝又讓吳廣將寫有“陳勝王”的布條塞進魚腹中,然后將魚賣給士兵們烹食。
士兵們在剖魚時,發現了魚腹中的布條,頓時對陳勝充滿了敬畏,覺得他是上天選定的領袖。
眾人的情緒被成功煽動起來,對陳勝的領導充滿了期待。
時機成熟后,陳勝和吳廣開始了行動。
一天,押送他們的兩名將尉喝醉了酒,吳廣故意在他們面前挑釁,激怒將尉。將尉果然中計,拔劍欲殺吳廣。
陳勝見狀,趁機沖上去,與吳廣一起,奮起反抗,殺死了兩名將尉。
隨后,陳勝召集起全體戍卒,站在高處,慷慨激昂地說:“兄弟們!我們遇上大雨,已經延誤了期限,按律當斬。即便僥幸不死,戍邊的人十個里也得有六七個送命。大丈夫不死則已,要死就要成就一番大事業!王侯將相,寧有種乎?”
這番話,如同一把熊熊燃燒的烈火,點燃了眾人心中的反抗之火。
大家熱血沸騰,紛紛響應,推舉陳勝為將軍,吳廣為都尉,正式宣布起義。
他們砍伐樹木作為兵器,舉起竹竿作為旗幟,建立了張楚政權。
陳勝自立為王,封吳廣為假王,命他率主力向西進攻,直逼咸陽。
消息傳開,各地百姓紛紛響應,那些飽受秦朝壓迫的人們,如同久旱逢甘霖,紛紛前來投奔。
起義軍迅速壯大,一時間,起義的烽火燃遍大澤鄉,乃至整個中原大地。
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,憑借著高昂的斗志和對秦朝的仇恨,接連攻克多個縣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