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軍雖人數占優,但因紂王失道,軍心渙散,士兵們無心戀戰。
關鍵時刻,商軍陣前倒戈,局勢瞬間逆轉。
周軍乘勝追擊,一舉攻破朝歌。
紂王見大勢已去,登上鹿臺,自焚而死,延續數百年的殷商王朝就此覆滅。
牧野之戰的勝利,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。
武王在鎬京建立西周王朝,分封諸侯,論功行賞。
姬旦因功勛卓著,被封于魯,但他并未前往封地,而是留在鎬京,繼續輔佐武王治理天下。
西周初建,百廢待興。
面對廣袤的國土和復雜的局勢,姬旦殫精竭慮。
他協助武王制定各項典章制度,規范禮儀,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體系。
在政治上,他完善分封制,將土地和人民分封給宗室子弟、功臣謀士,讓他們建立諸侯國,拱衛周王室。
同時,設立三公九卿,明確各級官員職責,使得政務處理有條不紊。
在經濟上,姬旦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農業發展的政策。
他鼓勵農民開墾荒地,興修水利,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,使得西周的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并發展起來。
商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持,市場繁榮,貿易往來頻繁。
在文化方面,姬旦更是功績斐然。
他制禮作樂,將禮儀規范與音樂藝術相結合,構建起一套涵蓋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禮樂制度。
從祭祀天地、宗廟,到朝會、宴飲,再到婚喪嫁娶,都有詳細的禮儀規定。
通過禮樂制度,西周社會形成了嚴格的等級秩序,人們的行為舉止有了明確的準則,社會風氣得到極大改善,呈現出和諧有序的景象。
然而,天下初定,局勢仍不穩定。商朝殘余勢力不甘心失敗,妄圖復辟。
紂王之子武庚被封于殷地,表面上臣服于西周,實則暗中積蓄力量,勾結管叔、蔡叔等武王的兄弟,企圖發動叛亂。
武王在位不久,便因病去世,其子姬誦繼位,是為周成王。
成王年幼,無法親政,姬旦毅然挑起攝政的重擔,代行天子之職。
這一舉動引發了一些人的猜忌與不滿,管叔、蔡叔等人散布謠言,說姬旦有篡位之心。
武庚見有機可乘,便與管叔、蔡叔等人勾結,發動叛亂,一時間,東方諸侯紛紛響應,局勢岌岌可危。
姬旦深知此次叛亂的嚴重性,若不及時平定,西周王朝將面臨覆滅的危險。
他力排眾議,決定親自率軍東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