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,伊尹建議商湯派出使者,前往夏朝的附屬國,向他們揭露夏桀的暴行,宣揚商國的仁政。
同時,商湯還向這些附屬國承諾,只要他們與商國結盟,共同對抗夏朝,在推翻夏朝后,商國將不會對他們進行壓迫,而是與他們平等相處,共同發展。
在伊尹的努力下,許多夏朝的附屬國紛紛倒向商國。
這些附屬國的加入,不僅壯大了商國的實力,還為商國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支持。
在外交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時,伊尹也沒有放松對軍事戰略的謀劃。
他深知,夏朝雖然腐朽,但畢竟是一個大國,擁有龐大的軍隊和雄厚的實力。
因此,商國不能與之硬拼,必須采取靈活多變的戰術。
伊尹制定了一套“先弱后強、逐步蠶食”的戰略計劃。
他建議商湯先從夏朝的一些弱小附屬國入手,發動一系列小規模的戰爭,逐步削弱夏朝的勢力。
同時,通過這些戰爭,商國軍隊可以積累戰斗經驗,提高戰斗力。
在攻打夏朝附屬國的過程中,伊尹注重運用謀略。
他常常派出間諜,深入敵國,了解敵人的兵力部署、軍事設施和戰略意圖。
然后,根據這些情報,制定出針對性的作戰方案。
例如,在攻打某一個附屬國時,伊尹得知該國國君昏庸無能,國內民心不穩。
于是,他建議商湯先派出一支小部隊,對該國邊境進行騷擾,吸引敵軍主力前往邊境防守。
然后,商湯親自率領主力部隊,繞道敵后,突襲該國都城。
這一計策果然奏效,商國軍隊迅速攻克了該國都城,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。
隨著商國對夏朝附屬國的不斷打擊,夏朝的勢力范圍逐漸縮小。
夏桀對此感到十分恐慌,他決定集中兵力,與商國進行一場決戰。
伊尹得知夏桀的意圖后,并沒有驚慌失措。
他冷靜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,認為商國雖然在兵力上不如夏朝,但在士氣和戰術上占據優勢。
于是,他制定了一套“誘敵深入、聚而殲之”的作戰計劃。
商湯按照伊尹的計劃,率領商國軍隊主動向夏朝邊境推進。
夏桀見商國軍隊前來挑戰,果然中計,他親自率領夏朝主力部隊,出城迎戰。
在戰斗中,商國軍隊佯裝敗退,引誘夏朝軍隊深入。
夏桀求勝心切,一路追擊,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商國軍隊的包圍圈。
伊尹見時機成熟,立即發出信號。商國軍隊從四面八方涌出,將夏朝軍隊團團圍住。
夏朝軍隊陷入了混亂,士兵們紛紛驚慌失措,失去了戰斗意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