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迅速組織起自己的力量,聯合那些支持他的部落,布置防御工事,嚴陣以待啟的進攻。
在備戰過程中,伯益深知軍心士氣的重要性,他親自到各個營地,向士兵們發表激昂的演講,闡述此次捍衛正義與聯盟秩序的意義。
他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,注入每一位士兵的心中,讓大家充滿了斗志與信念。
啟的叛軍終于來襲,戰場上硝煙彌漫,喊殺聲震天。
伯益的軍隊憑借著嚴密的防御和高昂的士氣,一次次擊退了叛軍的進攻。
啟原本以為憑借自己突然發難能迅速取勝,卻沒想到遭遇了如此頑強的抵抗,戰局陷入了僵持。
在戰斗的間隙,伯益始終沒有放棄尋求和平解決的可能。
他派使者再次前往啟的營地,試圖做最后的談判。
使者向啟轉達了伯益的意愿:只要啟停止叛亂,承認大禹既定的禪讓安排,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,他依然會以禮相待。
但啟卻將使者辱罵一番后驅逐出去,堅定地要將這場爭斗進行到底。
隨著戰爭的持續,雙方都有不少傷亡,百姓們更是苦不堪言。
許多原本中立的部落看到這種慘狀,紛紛譴責啟的行為,認為他為了一己私利,不顧百姓死活,破壞了部落聯盟長久以來的和平與穩定。
這些部落轉而向伯益表達支持,愿意為他提供物資和兵力援助。
得到新力量加入的伯益,實力大增。他抓住時機,重新調整戰略,對啟的叛軍發起了反擊。
在一場激烈的決戰中,伯益身先士卒,帶領著聯軍如猛虎下山般沖向叛軍。
士兵們受到伯益的鼓舞,個個奮勇殺敵。
啟的叛軍在聯軍的猛烈攻擊下,逐漸陷入混亂,開始節節敗退。
最終,啟的軍隊被徹底擊敗,啟本人也在混亂中逃走。
伯益并沒有乘勝追擊,趕盡殺絕,他深知此時穩定大局才是最重要的。
他下令打掃戰場,救治雙方的傷員,并安撫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百姓。
這場權力角逐以伯益的勝利暫時畫上了句號,但他心中卻沒有絲毫的喜悅。
戰爭帶來的創傷讓他深刻認識到,權力的誘惑是如此可怕,而維護部落聯盟的和平與團結,是一項多么艱巨的任務。
大禹在病榻上聽聞了戰爭的結果,他對伯益的表現感到欣慰,但同時也為兒子的行為感到痛心疾首。
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,在臨終前,他再次鄭重地向各部落宣告,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讓給伯益。
然而,這場權力角逐所帶來的余波并未完全平息,啟雖然兵敗逃亡,但他的勢力依然存在,暗中伺機而動,這給伯益未來的統治埋下了一顆不安的種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