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多年的精心準備,姜尚認為伐商的時機已經成熟。
此時的商朝,由于紂王的殘暴統治,國內民不聊生,百姓怨聲載道,軍隊士氣低落。
而西岐在姜尚的治理下,國力強盛,軍隊兵強馬壯,且得到了眾多諸侯國的支持。
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在姜尚的陪同下,親率大軍,聯合各路諸侯,浩浩蕩蕩地向商朝都城朝歌進發。
大軍抵達牧野,與商朝軍隊對峙。
商朝軍隊人數雖多,但大多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奴隸和戰俘,他們對紂王的統治極為不滿,毫無斗志。
而周武王的軍隊則士氣高昂,紀律嚴明。
姜尚深知這是一場決定天下歸屬的關鍵之戰,他親自站在戰車上,手持黃鉞,指揮軍隊。
戰斗打響后,姜尚首先派出精銳部隊向商朝軍隊發起沖鋒,打亂了敵軍的陣型。
隨后,周武王率領大軍全線出擊,喊殺聲震天動地。
商朝軍隊在西岐軍隊的猛烈攻擊下,瞬間土崩瓦解,紛紛倒戈投降。
紂王見大勢已去,逃回朝歌,登上鹿臺,自焚而死。
牧野之戰以周武王的全面勝利而告終,商朝就此滅亡。
隨后,周武王在鎬京建立了周朝,史稱西周。
姜尚因在伐商過程中功勛卓著,被周武王封為齊侯,定都營丘,成為齊國的開國君主。
在建立齊國后,姜尚繼續發揮他的治國才能。
他根據齊國的地理位置和風俗民情,制定了一系列適合齊國發展的政策。
他鼓勵百姓發展漁業、鹽業,促進商業貿易,使得齊國經濟迅速繁榮起來。
同時,他加強軍事建設,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,保衛齊國的安全。
在他的治理下,齊國逐漸成為東方的強國。
在姜子牙的晚年,天下局勢基本穩定。
傳說,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,手持封神榜,在封神臺主持封神大典。
他根據各路神仙在伐紂過程中的功績,分封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,建立了天庭秩序,使得天地間的神靈各歸其位,各司其職。
姜尚一生,從出身微末到成為一代賢相,輔佐周武王完成了推翻商朝、建立周朝的大業,又開創了齊國的輝煌。
他的智慧、謀略和堅韌不拔的精神,成為了后世傳頌的傳奇,其故事在民間代代相傳,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了理想和正義而奮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