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征伐四方的過程中,商湯始終堅持以仁義為本,以爭取民心為首要目標。
他的軍隊紀律嚴明,對百姓秋毫無犯,所到之處,都會受到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和支持。
許多百姓主動為商湯的軍隊提供糧草和物資,甚至還有一些百姓自愿加入商湯的軍隊,為他效力。
商湯的仁義之舉,不僅讓他在戰場上屢戰屢勝,還讓他在天下百姓心中樹立了崇高的威望。
隨著商湯勢力的不斷壯大,夏朝的統治搖搖欲墜。
夏桀對商湯的征伐行為感到十分恐懼和憤怒,他決定親自率領夏朝的軍隊,與商湯進行一場決戰。
于是,夏桀調集了夏朝的全部精銳部隊,向商湯的領地進發。
商湯得知夏桀親自率領大軍前來征討,并沒有絲毫的畏懼。
他在伊尹的輔佐下,積極備戰,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。
商湯將自己的軍隊分成了多路,分別埋伏在各個險要之地,等待著夏桀軍隊的到來。
當夏桀的軍隊進入商湯的埋伏圈后,商湯一聲令下,埋伏在四周的商軍迅速出擊,對夏桀的軍隊展開了猛烈的攻擊。
夏桀的軍隊由于沒有防備,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。
在商軍的猛烈攻擊下,夏桀的軍隊節節敗退,損失慘重。
夏桀見大勢已去,只好率領殘兵敗將,狼狽逃竄。
這場戰役的勝利,極大地鼓舞了商湯和他的軍隊的士氣。
同時,也讓天下百姓看到了商湯的實力和決心,更多的部落和百姓紛紛前來歸附商湯。
商湯的勢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,他已經具備了推翻夏朝統治的實力。
擊敗夏桀的軍隊后,商湯并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,他深知,夏朝雖然已經元氣大傷,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,夏桀仍然擁有一定的實力,不可掉以輕心。
于是,商湯在伊尹的輔佐下,繼續積極備戰,積蓄力量,等待著徹底推翻夏朝統治的最佳時機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,商湯認為時機已經成熟,于是決定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,與夏朝進行最后的決戰。
在出征之前,商湯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誓師大會。
他召集了商族的全體將士,以及歸附他的各個部落的首領和軍隊,向他們發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誓詞。
在誓詞中,商湯歷數了夏桀的種種罪行,如荒淫無道、殘害百姓、重用奸臣、排斥忠良等,強調夏朝的統治已經失去了民心,天理難容。
他表示,自己此次出征,是順應天命,替天行道,為了拯救天下蒼生,推翻夏朝的殘暴統治。
商湯的誓詞,極大地激發了將士們的斗志和愛國熱情,他們紛紛表示愿意跟隨商湯出征,為正義而戰,為推翻夏朝的統治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。
誓師大會結束后,商湯親自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,向夏朝的都城進發。
商湯的軍隊紀律嚴明,士氣高昂,一路上勢如破竹,很快就抵達了鳴條之地。
鳴條位于今天的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之西,是夏朝都城的重要門戶,戰略地位十分重要。
夏桀得知商湯的軍隊已經抵達鳴條,急忙調集夏朝的剩余兵力,在鳴條一帶布下防線,準備與商湯的軍隊進行最后的決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