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命運總是充滿無常。
建安五年的江都,孫策遇刺的消息如驚雷炸響。
張昭得知消息后,立刻策馬狂奔,趕到孫策榻前時,只見昔日意氣風發的少主已面色蒼白,氣息奄奄。
張昭跪在床榻前,看著孫策染血的手指死死攥住自己的衣袖:“若仲謀不任事,君便自取之?!?/p>
那一刻,他忽然想起初入江東時,孫策在橫江渡口說過的話:“有子布輔佐,何愁霸業不成!“
淚水滴落在孫策冰涼的手背,他重重叩首,將主公最后的托付刻進骨髓。
孫權即位之初,江東內外交困。
山越部族在腹地暴動,廬江太守李術公然反叛,曹操以朝廷名義索要質子。
朝堂之上,人心惶惶,不少大臣主張妥協求和。
張昭站在議事廳中央,氣得渾身發抖,突然摔碎了諫言的笏板:“吾等食孫氏俸祿,豈能效那賣主求榮之輩!“
他連夜起草檄文,以如椽巨筆歷數李術罪狀,字里行間充滿浩然正氣。
為了爭取江東豪族的支持,他孤身潛入顧、陸等世家府邸,憑借三寸不爛之舌,曉以利害,終于說服這些大族捐糧助戰。
當孫權的戰船駛過濡須口時,張昭站在城頭望著黑壓壓的艦隊,鬢角已生出了銀絲。
赤壁之戰前夜,張昭的書房徹夜通明。
燭火搖曳中,他反復研讀曹操的勸降書信。
羊皮紙上“順天者昌“四個大字刺得他眼眶生疼。
作為江東老臣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曹操勢大,東吳若與之硬拼,勝負難料。
次日朝會,他力主歸降的諫言被周瑜的佩劍擊碎在玉階上。
“子布欲陷我于不忠不義!“孫權怒目圓睜,腰間印綬隨著劇烈的呼吸起伏。
張昭跪在冰涼的地面,額頭貼著青磚,任由冷汗浸透衣袍。
他心中明白,自己的建議雖出于保全江東的初衷,卻傷了孫權的雄心。
當夜,張昭獨自登上石頭城。
江面上,曹軍的火把連成星河,對岸傳來隱約的戰鼓聲。
他望著滔滔江水,忽然想起孫堅臨終前,那封藏在錦盒里的密信:“若遇危難,可降不可死?!?/p>
孫堅戎馬一生,深知保存實力的重要性。
而如今,年輕氣盛的孫權,又怎會甘心俯首稱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