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常常向昭陽分析天下局勢,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,起初昭陽并未在意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張儀的才華逐漸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一日,昭陽大宴賓客,為了彰顯自己的尊貴身份和財富,他命人取出楚國的國寶和氏璧,供眾人觀賞。
那和氏璧溫潤潔白,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出璀璨的光芒,眾人無不驚嘆。
宴罷,昭陽卻發現和氏璧不翼而飛,頓時大驚失色。
府中上下亂作一團,昭陽更是怒不可遏,下令徹查此事。
此時,有小人向昭陽進讒言,說張儀出身貧寒,卻又心高氣傲,極有可能是他偷走了和氏璧。
昭陽本就對張儀心存疑慮,聽到這番話后,更是深信不疑,當即命人將張儀抓來,嚴刑拷打,逼他交出和氏璧。
張儀被打得遍體鱗傷,皮開肉綻,但他始終堅稱自己是無辜的,從未偷過和氏璧。
他在心中吶喊:“我張儀一心報國,卻遭此誣陷,天理何在?”
然而,無論他如何辯解,昭陽都不為所動,一心認定他就是竊賊。
最終,張儀被打得奄奄一息,扔出了令尹府。
張儀的妻子看到丈夫這般慘狀,心疼得淚流滿面,她一邊為張儀擦拭傷口,一邊哭著說:“你若不讀那勞什子書,不去追求什么功名利祿,又怎會受此大難?我們平平淡淡地過日子不好嗎?”
張儀卻強忍著疼痛,對妻子張開嘴巴,問道:“你看看,我的舌頭還在嗎?”
妻子一愣,隨即破涕為笑:“舌頭自然還在。”
張儀長舒一口氣,臉上露出堅定的神色:“只要舌頭在,我就還有機會。這世間,靠的就是這張嘴,靠的就是謀略與智慧。此仇不報,我誓不為人!”
這次屈辱的經歷,如同一場噩夢,深深刺痛了張儀的心,但也讓他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這個現實的世界。
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,唯有自身強大,掌握權勢,才能不被人隨意欺凌。
他暗自發誓,一定要讓那些曾經看不起他、傷害過他的人付出代價。
于是,張儀不顧身體的傷痛,整日閉門不出,潛心鉆研各國局勢,不斷完善自己的縱橫之術。
他閱讀了大量的史書和兵書,分析各國的政治、經濟、軍事情況,總結成敗得失,為自己的未來積蓄力量,等待著復仇與崛起的時機。
此時,秦國在秦孝公和商鞅變法后,國力日益強盛,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具實力的國家之一。
秦惠文王繼承王位后,雄心勃勃,渴望進一步拓展秦國的疆土,稱霸天下。
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,于是廣納賢才,吸引了眾多有志之士前往秦國。
張儀聽聞這個消息后,心中一動,他意識到,秦國或許就是他實現抱負的舞臺。
張儀來到秦國后,通過層層舉薦,終于得到了秦惠文王的召見。
在秦王面前,張儀侃侃而談,詳細闡述了自己的連橫之策。
他說:“如今六國合縱抗秦,看似聲勢浩大,實則各懷鬼胎。他們之間利益紛爭不斷,矛盾重重。秦國若能采取連橫之術,與各國分別結盟,分化瓦解他們的聯盟,必能各個擊破。如此,秦國便能在戰國紛爭中脫穎而出,成就霸業。”
秦惠文王聽得津津有味,對張儀的謀略大為贊賞,他仿佛看到了秦國未來的輝煌前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