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他踏入劉備的營帳,第一眼看到劉備時,心中不由得一震。
劉備眼神中的真誠與堅毅,與劉璋的懦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劉備以極高的禮遇接待了法正,與他徹夜長談,從天下局勢談到治國安邦之策。
法正被劉備的雄才大略所折服,心中暗自下定決心,若劉備真有入主益州之意,自己愿傾盡全力輔佐。
回到益州后,法正與張松一拍即合,兩人密謀協規,決定暗中擁戴劉備為主。
建安十六年,劉璋聽聞曹操欲遣司隸校尉鐘繇征討張魯,心中惶恐不安,擔心曹操得漢中后會順勢兼并益州。
張松趁機再次勸說劉璋迎接劉備入蜀,討伐張魯。
法正被任命為使者,與孟達各率兩千人出使劉備,迎請劉備入蜀。
在劉備的營帳中,法正神情激昂地獻策道:“明公乃命世英才,而劉璋暗弱,不具明主之能。今有張松為內應,若明公能把握時機,奪取益州,以益州之富庶,天府之險阻,成就大業,易如反掌。益州沃野千里,民殷國富,進可逐鹿中原,退可據險自守,此乃天賜良機,萬不可錯過。”
劉備聽后,眼中光芒大盛,當即決定率軍入蜀。
在劉備奪取益州的過程中,法正始終是劉備身邊最得力的謀士。
他對益州的地理環境、人文風俗了如指掌,常常能根據實際情況,為劉備制定出最佳的戰略。
建安十九年,劉備進軍圍困成都,此時發生了一件意外之事。
劉璋的蜀郡太守許靖企圖越城投降,事情敗露后,因益州即將被攻陷,劉璋并未處決許靖。
許靖在益州是資歷最老、聲望最大的名儒,劉備因許靖背主之事而對他十分看不起,打算不予任用。
法正卻敏銳地察覺到許靖的價值,他向劉備進諫道:“主公,許靖雖有背主之過,但他在益州聲望極高。若主公能誠懇待他,以禮相待,必能利用他的影響力感化益州那些對主公有敵意的人。此舉可彰顯主公禮賢下士之德,收攬人心,望主公三思。”
劉備沉思良久,最終采納了法正的建議。
事實證明,法正的決策是正確的,許靖后來憑借自己的聲望,為劉備政權在益州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在法正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背后,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深情愛戀。
那是在劉備入蜀之前,法正還在劉璋麾下任職之時。
一日,法正奉命外出公干,途經一個邊陲小鎮。
彼時,戰亂的陰霾早已籠罩了這片土地,小鎮上一片蕭條破敗之象。
街道上行人稀少,偶爾能看到幾個衣衫襤褸的百姓,臉上寫滿了絕望與疲憊。
突然,一陣急促的呼救聲打破了小鎮的寂靜。
法正循聲望去,只見幾個無賴正圍著一個年輕女子,女子面容姣好,眼神中卻充滿了恐懼和無助。
她的衣衫被扯破,頭發凌亂,正拼命地掙扎著。
法正心中一緊,正義感油然而生,他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,大聲呵斥道:“住手!光天化日之下,竟敢如此欺凌弱小!”
無賴們見有人敢管閑事,紛紛轉過身來,露出兇狠的表情。“哪來的多管閑事的家伙,識相的就趕緊滾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