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輅,字公明,生于東漢靈帝熹平三年(公元174年),是三國時期曹魏平原郡(今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小管莊)人。
其家族雖世代為官,但官職低微,父親管彥僅擔任縣令,在東漢末年動蕩不安的局勢下,管氏一族既無顯赫門第,也無雄厚財力,卻孕育出這位驚世駭俗的術數奇才。
陳壽在《三國志》中將他與華佗、杜夔、朱建平及周宣并列立傳,稱他們“皆以顯名,致位卿相,而原、輅各有精微神妙之殊巧,非常之絕技矣”,北宋時,管輅更被追封為“平原子”,成為中國古代卜卦觀相的祖師,與郭璞一同被尊為風水學祖師。
幼年時期的管輅,便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。
當同齡孩童還在嬉戲玩鬧時,八九歲的他常獨自一人仰頭凝視夜空,專注地觀察閃爍的星辰。
每當遇到不認識的星星,他便會拉住路過的大人刨根問底,甚至到了夜晚,依然不愿入睡,沉浸在對浩瀚星空的遐想之中。
父母擔心他的身體,多次強行禁止他深夜觀星,他卻固執地說:“我雖年幼,卻喜愛觀察天文,家雞野鳥都知曉天時,何況是人呢?”
白天,他常常蹲在地上,用樹枝認真描繪日月星辰的形狀,口中還念念有詞,講述著自己對天文現象的理解,其見解之獨到,常常令周圍學識淵博的人驚嘆不已,大家紛紛稱他為“大異之才”。
這些早期經歷,如同種子深深埋入土壤,為他日后精通術數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成年之后的管輅,在術數領域的造詣已經達到了非凡的境界。
然而,與他卓越的才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他的外貌卻顯得極為普通,甚至可以說是有些丑陋。
管輅的身材矮小,給人一種不起眼的感覺。
他的面相也頗為粗陋,毫無威武之態,與人們心目中那種仙風道骨、氣質高雅的術數大師形象相去甚遠。
這樣的外表使得他在人群中很容易被忽視,很難讓人將他與高深的術數技藝聯系起來。
不僅如此,管輅還有一個特別的嗜好——飲酒。
他對酒的喜愛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,常常會在酒后與人談笑風生,妙語連珠。
而且,他特別喜歡開玩笑,無論是與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交流,他都能以一種輕松幽默的方式與人相處,從不擺架子,也不會因為對方的身份地位而有所區別對待。
這種隨性灑脫的為人處世方式,讓當地的百姓對他產生了復雜的情感。
一方面,他們喜歡管輅的親和友善,覺得他是一個容易親近的人;但另一方面,由于他過于隨意的作風,人們往往不太尊重他的學識和能力。
在百姓們的眼中,管輅不過是一個能說會道、精通卜卦的普通人罷了,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。
管輅的卜筮之術出神入化,在當時可謂名震一方,諸多神奇故事流傳至今。
郭恩兄弟三人皆患足疾,多年來四處求醫問藥,卻始終不見好轉,聽聞管輅大名后,便將他請到家中算卦。
管輅凝神起卦,仔細推演后,神情嚴肅地說道:“你家祖墳之中,有一冤死的女鬼,此女乃你叔母。當年,她因幾升米被人推入井中,為防止她呼救,那人又找來大石砸向她的頭部,致使她含冤而死。她的孤魂在陰間冤痛不已,故而向上天控訴,這才導致你們兄弟患病。”
郭恩聽完,臉色瞬間變得慘白,隨即痛哭流涕,承認了此事。
原來,當年確有此事,只是一直隱瞞未說,沒想到竟被管輅通過卦象知曉。
廣平劉奉林的妻子身患重病,家人已為她備好棺材,在正月時,劉奉林抱著試一試的心態,請管輅為妻子算卦。。
管輅經過一番推算,平靜地說道:“尊夫人將在八月辛卯日中午去世。”
劉奉林聽后,心中很是不悅,認為管輅在胡說八道,妻子都病成這樣了,哪里還能等到八月。
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妻子的病情竟逐漸好轉,劉奉林心中暗自慶幸,早已將管輅的預言拋諸腦后。
可到了秋天,妻子的病情突然惡化,最終真的在八月辛卯日中午離世,這一精準預言,讓眾人對管輅的卜筮之術驚嘆不已。
管輅拜訪安平太守王基時,王基聽聞他的名聲,便請他算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