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匈奴騎兵進入埋伏圈后,馮劫一聲令下,秦軍從四面八方涌出,將匈奴騎兵團團圍住。
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,匈奴騎兵幾乎全軍覆沒,秦軍大獲全勝。
從此,匈奴對馮劫聞風喪膽,不敢輕易進犯秦朝邊境。
除了軍事事務,馮劫還積極參與國家的政治事務。
他心懷百姓,深知戰爭給民眾帶來的苦難。
他常常向秦始皇進諫,言辭懇切地建議減輕百姓的賦稅和徭役,鼓勵農業生產。
他說:“百姓乃國家之根本,唯有百姓安居樂業,國家方能長治久安。如今天下初定,百姓急需休養生息,望陛下能以民為本,輕徭薄賦。”
秦始皇對他的建議十分重視,在一些地區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,如減免部分地區的賦稅,發放農具和種子,鼓勵開墾荒地。
這些政策使得百姓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,農田里一片生機勃勃,國家的經濟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。
然而,秦始皇的突然駕崩,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,打破了秦朝表面的平靜。
沙丘之變,趙高和胡亥密謀篡改遺詔,賜死扶蘇,立胡亥為帝。
馮劫得知這一消息后,震驚與憤怒如洶涌的潮水般涌上心頭。
他深知趙高為人陰險狡詐、野心勃勃,預感到此人一旦把持朝政,必將禍亂國家。
但當時的局勢錯綜復雜,趙高在朝中黨羽眾多,胡亥又對他言聽計從。
馮劫深知自己勢單力薄,若貿然行動,不僅無法挽回局面,還可能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殺身之禍。
于是,他只能暫時隱忍,暗中觀察局勢,等待時機。
胡亥即位后,昏庸無道,對趙高言聽計從。
趙高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,開始大肆迫害朝中的忠臣良將。
他結黨營私,排除異己,朝堂之上一片烏煙瘴氣。
馮劫作為朝中重要將領,手握重兵,自然成為了趙高的眼中釘。
趙高不斷在胡亥面前詆毀馮劫,編造種種莫須有的罪名,誣陷他謀反。
他對胡亥說:“陛下,馮劫手握重兵,心懷不軌,意圖謀反。若不早日除掉他,恐怕會危及陛下的皇位。”
胡亥偏聽偏信,對馮劫產生了懷疑。
他開始逐漸削弱馮劫的兵權,將他調離重要崗位,派往偏遠地區。
馮劫心中憤懣難平,但他仍顧全大局,默默忍受著這一切。
他相信,總有一天,真相會大白于天下。
他在偏遠地區,依然關注著朝中的局勢,時刻準備著為國家挺身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