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安初年,豫州沛國譙縣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,晨光透過云層,灑在青石鋪就的街巷上。
趙家小院里,爐火早已燒得通紅,鐵匠趙平揮汗如雨,鐵錘一下又一下砸在燒得赤紅的鐵塊上,火星四濺,發出清脆的“叮叮當當”聲。
就在這充滿煙火氣的勞作聲中,一聲清亮啼哭突然響起,劃破了清晨的寧靜,趙襄,這個注定要在亂世中書寫傳奇的孩子誕生了。
趙平看著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兒子,粗糙的手掌輕輕撫過孩子的小臉,臉上滿是喜悅與慈愛。
作為譙縣有名的鐵匠,他深知亂世的艱辛,“孩子,愿你此生平安順遂,莫要像這世道般顛沛流離。”
趙平喃喃自語,將對兒子的期許都融入了這簡單的話語中。
然而,命運的巨輪早已開始轉動,等待趙襄的,是波瀾壯闊卻又充滿血雨腥風的一生。
幼年的趙襄,仿佛天生就對鐵匠鋪有著特殊的眷戀。
每當父親開始勞作,他便蹲坐在一旁,小小的眼睛緊緊盯著鐵砧上跳動的火焰,看著父親將一塊塊冰冷的鐵塊,錘煉成鋒利的刀劍、堅固的農具。
火星在他眼前迸濺成細碎的金雨,鐵錘敲擊聲與風箱鼓動聲交織成獨特的韻律,在他心中種下了尚武的種子。
他常常會伸手去觸摸那些鍛造好的兵器,感受金屬表面的紋路與冰涼,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手持利刃,縱橫沙場。
十歲那年,曹操在譙縣募兵的消息如一陣風般傳遍了大街小巷。
彼時,天下大亂,群雄并起,曹操勢力漸盛,意圖招募天下勇士,成就一番霸業。
趙平得知消息后,沉默良久,他深知亂世之中,唯有手中有劍,方能護己周全。
于是,他打開塵封已久的木箱,取出祖傳的玄鐵劍,那劍身泛著幽幽寒光,劍身上的暗紋似有神秘力量在流轉。
“襄兒,此劍跟隨趙家幾代人,今日便贈予你。記住,劍在人在,劍亡人亡。”趙平鄭重地將劍遞給趙襄。
趙襄雙手接過玄鐵劍,撫摸著劍身,劍脊冰涼的觸感順著指尖蔓延,那一刻,他仿佛觸摸到了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。
此后數年,趙襄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轉變。白天,他依舊幫父親打鐵,掄起鐵錘,感受著力量在手臂間傳遞,每一次敲打都讓他的身體愈發強壯;夜晚,他則躲在柴房,借著微弱的燭光研讀《孫子兵法》。
書中“兵者,詭道也”“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”等字句,在他稚嫩的腦海中勾勒出萬千征戰圖景。
他常常沉浸在書中,忘記了時間,幻想著自己能如書中的名將般,指揮千軍萬馬,決勝千里之外。
建安五年,官渡之戰爆發,這是一場決定北方歸屬的關鍵戰役。
曹操與袁紹兩大勢力對峙于黃河兩岸,戰火如野火般燒向豫州。
趙襄看著征兵的告示,毅然背著玄鐵劍,加入了曹操麾下赫赫有名的虎豹騎。
虎豹騎作為曹操的精銳部隊,選拔極為嚴格,趙襄憑借著平日里打鐵練就的強健體魄和對兵法的粗淺理解,成功入選。
初次上陣,趙襄跟隨虎豹騎執行突襲袁紹糧草輜重的任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