皖城荷花盛開,香氣四溢,喬府后花園的蓮池里,一株并蒂蓮悄然綻放。
十六歲的小喬倚在九曲橋欄桿上,看月光在水面碎成銀鱗,清風吹過,帶來陣陣荷花的清香。
腳步聲由遠及近,小喬不用回頭也知道是周瑜——那人身上總帶著松墨與沉香混合的氣息,讓人聞之難忘。
“在想什么?“周瑜將披風輕輕搭在她肩頭,聲音溫柔,“今晚的月色倒像極了去年在柴桑觀星時。“
小喬莞爾一笑,想起自那日相識后,孫策與周瑜常來喬府,或談兵法,或論詩書。
周瑜尤愛教她撫琴,指尖相觸時,琴弦總會發出異樣的震顫,仿佛心跳都隨著琴聲加快。
遠處傳來更鼓聲,小喬正要回房,忽聽前院傳來急促的腳步聲。
孫策面色凝重,手中握著一卷密報:“袁術僭號,我已奉詔討逆。“
周瑜的手不自覺攥緊腰間劍柄,小喬望著兩人緊繃的神色,突然意識到,這場亂世不會放過任何人。
出征前夜,周瑜在蓮池邊為她彈奏《流水》。
琴聲激昂處,似有千軍萬馬奔騰;舒緩時,又如潺潺溪流。
小喬將貼身玉佩塞到他手中:“此去保重。“
月光下,周瑜的眼眸比皖城的湖水更深邃:“待天下平定,我定來迎你。“
小喬點點頭,淚水在眼眶里打轉,卻強忍著不讓它落下。
她知道,自己深愛的這個男人,心懷天下,此刻有更重要的使命要去完成。
建安五年,官渡之戰的消息如狂風般席卷而來,傳到皖城時,小喬正在精心縫制嫁衣。
周瑜的書信半月前就到了,字里行間滿是喜悅:“待戰事稍定,便來迎娶。“
小喬捧著書信,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,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。
然而,孫策遇刺的噩耗,如驚雷般擊碎了所有期盼。
靈堂里,白幡低垂,哀樂聲聲。
大喬素衣白裳,跪在蒲團上為亡夫焚香,淚水止不住地流淌。
小喬抱著姐姐顫抖的肩膀,自己也早已哭紅了雙眼。
她看著周瑜跪在孫策靈柩前,發間已添了幾縷銀絲,神情悲痛欲絕。
孫權繼位那日,周瑜握著小喬的手,聲音低沉而沙啞:“仲謀年幼,江東危在旦夕,婚期恐怕要推遲了。“
小喬強忍著心中的失落,點點頭:“我等你。“
戰火很快燒到皖城。
建安十三年,曹操率八十三萬大軍南下,黑云壓城般的船隊遮蔽了長江。
消息傳來,整個皖城人心惶惶。
小喬站在周瑜的帥帳外,聽著里面激烈的爭論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