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漢末年,蒼穹如裂帛般破碎,狼煙裹挾著血色漫過中原大地。
在益州邊陲的鮑家莊,青瓦白墻掩映在蒼翠竹林間,村頭老槐樹下的童謠聲與遠處傳來的戰(zhàn)鼓聲交織成詭異的交響。
這里本是世外桃源,卻也難逃亂世的陰霾,而一個女娃的啼哭,仿佛預(yù)示著這片土地即將迎來不平凡的命運。
鮑三娘出生時,恰逢秋霜初降,院中一株百年老梅竟在寒冬前夜綻放出嬌艷的紅梅。
接生婆驚嘆這是祥瑞之兆,鮑員外輕撫著女兒柔軟的胎發(fā),眼中滿是慈愛與期許。
三娘自幼便顯露出過人的聰慧,三歲能識百字,五歲便可背誦《女誡》,但她的心思卻不在這些閨閣之事上。
每當(dāng)聽到路過的商隊講述外面世界的英雄故事,她總會托著腮幫子,眼中閃爍著向往的光芒,小手不自覺地握緊,仿佛自己也能向那些英雄一樣,馳騁沙場,蕩平亂世。
那時的鮑家莊,雖偏安一隅,卻也時有流民涌入。
三娘常跟著父親去接濟難民,看著那些因戰(zhàn)亂失去家園、親人的百姓,她的心中滿是悲憫與憤怒。
她暗暗發(fā)誓,一定要變得強大,保護這些無辜的人。
于是,當(dāng)同齡的女孩們在學(xué)習(xí)刺繡、烹茶時,她卻偷偷溜到后山,模仿著書中描繪的招式,拿著一根粗陋的木棍舞得虎虎生風(fēng)。
她的手掌很快磨出了血泡,衣服也被荊棘劃破,但這些疼痛在她心中都比不上不能變強的遺憾。
日子一天天過去,鮑三娘出落得愈發(fā)亭亭玉立。
她身姿婀娜,眉眼間卻透著一股英氣,笑起來時如春風(fēng)拂面,認真起來又仿若寒梅傲霜。
她的美名隨著商隊的足跡傳遍四方,前來求親的人踏破了鮑家的門檻。
但三娘心中早有標(biāo)準(zhǔn),她渴望的是能與自己并肩作戰(zhàn)、心懷天下的英雄,那些只知談詩論畫、碌碌無為的公子哥,她連正眼都不愿瞧上一眼。
這其中,最讓三娘厭惡的便是山大王廉康。
廉康盤踞在離鮑家莊百里外的惡虎嶺,他滿臉橫肉,左眼上的刀疤猙獰可怖,常年干著打家劫舍的勾當(dāng),是附近百姓聞之色變的惡霸。
他聽聞鮑三娘的美貌后,垂涎三尺,帶著金銀珠寶和一群兇神惡煞的嘍啰來到鮑家莊,妄圖用錢逼婚。
“鮑員外,令愛若是嫁給我,保你們鮑家莊一世榮華富貴。”廉康大剌剌地坐在大廳,酒氣熏天,言語間滿是威脅。
鮑員外氣得渾身發(fā)抖,卻又不敢輕易得罪這個惡霸,只能強忍著怒意婉拒。
鮑三娘聽聞此事,怒火中燒,她提著雙刀,大步流星地走到廉康面前。
“你這惡霸,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,憑你也配娶我?”三娘眼神如刀,毫不畏懼地直視著廉康。
廉康先是一愣,隨即惱羞成怒,抽出腰間的大刀,惡狠狠地說道:“小娘子,別給臉不要臉,今日你嫁也得嫁,不嫁也得嫁!”
話音未落,廉康便揮刀砍向三娘。三娘身形一閃,雙刀出鞘,寒光乍現(xiàn)。
兩人在院中激戰(zhàn)起來,廉康力大無窮,每一刀都帶著破風(fēng)之聲,但三娘身姿輕盈,巧妙地避開攻擊,同時尋機反擊。
她的雙刀在手中翻轉(zhuǎn)騰挪,時而如游龍戲水,時而如靈蛇出洞,招招直取廉康要害。
廉康漸漸有些招架不住,額頭上的汗珠大顆大顆地滾落,心中暗自吃驚:“這小娘子的武藝怎如此高強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