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軍大敗,死者數萬人,姜維取得了蜀漢北伐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。
洮西大捷后,姜維乘勝追擊,包圍了狄道城。
但由于后續補給不足,加上鄧艾等人的援軍趕到,姜維最終未能攻克狄道城,只能無奈退兵。
盡管北伐過程中遭遇諸多挫折,但姜維始終堅持不懈。
他深知蜀漢國力弱小,若不主動出擊,只能坐以待斃。
每次北伐,他都精心籌備,制定戰略計劃,親自率軍沖鋒陷陣,不畏強敵,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信念。
他的北伐行動,雖然未能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,但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蜀漢的滅亡,也讓曹魏不敢輕視蜀漢的存在。
景耀五年(公元262年),姜維最后一次北伐,卻被鄧艾擊敗于侯和。
此時的蜀漢,朝政日益腐敗,黃皓專權,后主劉禪昏庸無能,對姜維的北伐行動不僅不支持,還聽信黃皓讒言,試圖召回姜維。
姜維意識到蜀漢內部危機重重,自己在朝中也難以立足,于是請求前往沓中屯田,以避災禍,同時也為北伐做準備。
景耀六年(公元263年),司馬昭見時機成熟,發動了滅蜀之戰,兵分五路進攻蜀漢。
姜維得知消息后,迅速從沓中起兵,試圖阻擋魏軍的進攻。
他擺脫了鄧艾等人的牽制,退守劍閣,憑借劍閣天險,成功阻擋住了鐘會率領的魏軍主力。
鐘會久攻不下,糧草補給困難,一度產生退兵的想法。
然而,鄧艾卻率領一支奇兵,偷渡陰平,繞過劍閣,直逼成都。
后主劉禪驚慌失措,在譙周等人的勸說下,最終決定投降。
劉禪投降后,命令姜維向魏軍投降。
姜維接到命令,悲憤交加,卻又無可奈何,他不甘心就此放棄,心中仍懷揣著復興蜀漢的希望。
于是,姜維假意投降鐘會,試圖利用鐘會與司馬昭之間的矛盾,煽動鐘會謀反,從而恢復漢室。
鐘會本就對司馬昭心懷不滿,加上姜維的勸說,最終決定起兵反叛。
然而,他們的計劃泄露,魏軍將士嘩變,鐘會與姜維最終被亂軍所殺,姜維時年六十二歲。
姜維一生,從少年得志到中年獨掌軍權,再到晚年的悲壯落幕,始終都在為興復漢室而努力。
他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,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雖未能改變蜀漢滅亡的命運,但他的忠誠、勇敢和堅韌不拔的精神,卻成為了三國歷史中一抹耀眼的光芒,被后世所敬仰。
他用自己的一生,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傳奇,成為了蜀漢余暉中最后的孤膽英雄,他的故事,也永遠地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,激勵著后人在面對困境時,堅守信念,永不放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