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也會在回信中分享家中瑣事,附上自己新研制的藥方和機關改良方案。
有一次,諸葛亮在信中提到軍營中蚊蟲肆虐,月英立刻查閱醫書,研制出驅蚊香,用蠟紙包好寄往前線。
建興三年,諸葛亮率軍南征。
南方氣候濕熱,瘴氣彌漫,許多士兵染上疾病。
月英得知后,心急如焚。
她翻出珍藏的醫書,查閱各種藥方,又親自上山采藥。
山中霧氣濃重,她的衣服常常被打濕,鞋子也沾滿泥濘,但她毫不在意。
她在工坊里支起藥爐,日夜熬煮草藥,反復試驗配方。
有一次,為了尋找一種珍稀草藥,她險些失足墜落懸崖。
經過無數次的調配與試驗,終于研制出“諸葛行軍散“和“臥龍丹“。
這些藥方不僅能治療瘴氣引發的疾病,還能提神醒腦,增強士兵的抵抗力。
月英將藥方連夜派人送往南征前線。
當諸葛亮收到藥方時,不禁熱淚盈眶。
他深知,這小小的藥方里,凝聚著妻子多少心血與牽掛。
在這些藥方的幫助下,蜀軍很快控制住了疫情,順利平定南中。
得勝歸來的將士們,都對丞相夫人的神藥贊不絕口。
南征歸來后,諸葛亮又面臨著新的難題——糧草運輸。
蜀道難,難于上青天,崎嶇的山路讓糧草運輸變得異常艱難。
月英得知此事后,再次投身研究。
她想起自己出嫁時提出的特殊要求——迎親時既不能坐轎,也不能騎馬乘船,更不能步行過門。
當時,諸葛亮為了滿足她的要求,絞盡腦汁,最終發明了一種獨特的交通工具。
月英以此為靈感,與諸葛亮通過書信不斷探討改進。
她在信中詳細繪制圖紙,標注尺寸和機關原理;諸葛亮則根據實戰需求提出修改意見。
為了測試機關性能,月英在府中搭建了模擬蜀道的坡道,讓木牛流馬反復運行。
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,終于發明出了木牛流馬。
這些機關器具構造精巧,能夠在崎嶇的山路上自如行走,大大提高了糧草運輸的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