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后,劉邦的軍隊中有許多士兵因為不滿現狀,紛紛逃走。
韓信見自己依舊得不到重用,也心灰意冷,趁著夜色離開了軍營。
蕭何得知韓信逃走的消息,心急如焚,來不及向劉邦稟報,便騎著快馬連夜追趕。
這便是“蕭何月下追韓信”的典故。
劉邦得知蕭何連夜追韓信,十分驚訝,問道:“逃走的士兵那么多,你都不追,為什么偏偏去追韓信?”
蕭何回答道:“普通士兵多的是,可像韓信這樣的軍事奇才,天下難尋。大王若只想偏安一隅,自然用不到他;但若想爭奪天下,非韓信不可。”
劉邦聽后,在蕭何的極力勸說下,決定舉行隆重的拜將儀式,任命韓信為大將。
拜將儀式結束后,劉邦迫不及待地問韓信:“丞相多次向我舉薦將軍,將軍有何良策助我奪取天下?”
韓信不慌不忙,分析道:“如今項羽雖強大,但他剛愎自用,不得人心。而大王您入關后,與百姓約法三章,深受百姓愛戴。我們可以先奪取關中,以此為根基,然后東出函谷關,與項羽爭奪天下。”
劉邦聽后,茅塞頓開,對韓信的謀略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公元前206年八月,韓信采用“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”的計策,派樊噲、周勃等人率領士兵去修復棧道,佯裝要從棧道出擊。
項羽的守軍被迷惑,放松了警惕。而韓信則親自率領大軍,繞道陳倉,突然發動襲擊,一舉平定了三秦之地。
這一戰,讓韓信初露鋒芒,名聲大噪。
公元前205年四月,劉邦在彭城之戰中遭遇慘敗,損失慘重。
韓信迅速收攏殘軍,與劉邦在滎陽會師。
此后,韓信指揮軍隊多次擊敗楚軍,成功扭轉了戰局。
劉邦任命韓信為左丞相,讓他率領軍隊攻打魏國。
韓信來到黃河邊,觀察魏軍的部署后,決定采用聲東擊西的戰術。
他表面上集中船只,做出要從臨晉關渡河的架勢,暗中卻派軍隊從夏陽用木罌缶渡河,奔襲安邑。
魏軍主帥魏豹毫無防備,倉促應戰,最終被韓信擊敗,魏國滅亡。
緊接著,韓信又奉命攻打代國。
在閼域,韓信與代軍展開激戰。
他巧妙地運用地形,將代軍引入山谷,然后伏兵四起,將代軍打得落花流水,俘虜了代國丞相夏說。
擊敗代國后,韓信馬不停蹄,率領三萬大軍東進,準備攻打趙國。
趙軍主帥陳馀得知消息后,集結二十萬大軍,在井陘口嚴陣以待。
井陘口地勢險要,易守難攻,陳馀自信憑借兵力優勢,足以抵擋韓信的進攻。
韓信深知此次戰役的艱難,他派間諜深入趙軍打探情報,得知陳馀拒絕了謀士李左車的奇襲漢軍糧草的建議后,心中暗自高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