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城守將見大勢已去,在劉邦的勸降下,開城投降。
此后,劉邦繼續西進,一路上招降秦將,順利進入關中。
秦王子嬰見秦朝大勢已去,無力回天,只得素車白馬,帶著玉璽,向劉邦獻上了象征著秦朝統治的傳國玉璽,秦朝就此覆滅。
進入咸陽后,劉邦被秦宮的奢華景象所震撼。
金碧輝煌的宮殿、琳瑯滿目的珍寶、如云似霞的美女,一切都讓他目眩神迷,一度想留居宮中,享受這無盡的榮華富貴。
樊噲和張良及時勸阻,樊噲直言:“沛公是想擁有天下,還是只想做個富家翁?這些奢華之物正是秦朝滅亡的原因,沛公怎能沉迷其中?”
張良也懇切地說:“如今我們剛剛進入咸陽,民心未定,若貪圖享樂,恐怕會失去百姓的支持。”
劉邦這才清醒過來,他意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遠不止享受眼前的繁華。
于是,他封存府庫,將秦宮的珍寶財物妥善保管,還軍霸上。
為了贏得民心,他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:“殺人者死,傷人及盜抵罪。”
這一舉措簡單明了,卻深得百姓之心。百姓們長期受秦朝苛法的壓迫,如今劉邦的約法三章,讓他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,紛紛對劉邦感恩戴德,民心歸附,為他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項羽在巨鹿之戰中消滅秦軍主力后,威名遠揚,成為了各路反秦義軍的領袖。
然而,當他得知劉邦已先入關中時,頓時勃然大怒,他覺得劉邦違背了當初的約定,搶了自己的功勞。
于是,他率四十萬大軍進駐鴻門,欲攻打劉邦。
劉邦自知雙方實力懸殊,若正面交鋒,必敗無疑。
在這危急關頭,他采納張良之計,帶著一百多名隨從親赴鴻門向項羽謝罪。
鴻門宴上,氣氛劍拔弩張,仿佛空氣中都彌漫著緊張的氣息。
項羽的謀士范增深知劉邦的野心和威脅,多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,以絕后患。
項莊舞劍,意在沛公,項莊在宴席上拔劍起舞,意圖刺殺劉邦,劉邦的性命危在旦夕。
多虧樊噲得知情況危急,手持盾牌,闖入營帳。
樊噲瞪著雙眼,怒視項羽,慷慨陳詞:“秦王有虎狼之心,殺人如不能舉,刑人如恐不勝,天下皆叛之。沛公先入關中,封閉宮室,還軍霸上,以待大王。如此勞苦功高,未有封侯之賞,大王卻聽信小人之言,欲殺有功之人,這是亡秦之續耳,竊為大王不取也!”
樊噲的一番話,義正言辭,項羽一時無言以對。
加上張良、項伯在一旁巧妙周旋,劉邦才得以尋機脫身,逃離這險象環生的鴻門宴。
鴻門宴后,項羽自封西楚霸王,分封十八路諸侯,將劉邦封為漢王,統治巴蜀、漢中之地。
劉邦心中雖有不甘,覺得自己先入關中,功勞不小,卻被封到偏遠之地,但此時他實力懸殊,只能忍氣吞聲,帶著部下前往封地。
在前往封地的途中,劉邦心中滿是憤懣與不甘,他暗暗發誓,一定要積蓄力量,奪回屬于自己的天下。
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,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。
韓信本是一個落魄的貴族,在項羽麾下得不到重用,轉投劉邦后,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,得到了蕭何的賞識。
韓信獻上“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”之計,劉邦依計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