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頭巷尾,有人說黃家小姐黃發黧面,奇丑無比,嚇得孩童不敢直視;也有人傳言她眉目如畫,才情更勝姿容,連荊州牧劉表都曾派人求見。
這些議論傳到黃府,月英只是將竹簾輕輕放下,繼續在工坊里擺弄著機關零件。
她用桐木雕刻出精巧的飛鳥,以齒輪為骨,薄絹為翼,當木鳥在庭院中振翅高飛數十丈,引得鄰人紛紛駐足,而她卻轉身擦拭額角的汗水,開始設計更復雜的機關獸。
十七歲那年的驚蟄,春雷炸響天際。
月英跪在父親面前,發間的銀鈴隨著動作輕響:“女兒想去巴蜀求學,聽聞那里有位隱士精通機關秘術?!?/p>
黃承彥望著女兒堅定的眼神,想起她曾為了研究失傳的連弩圖紙,在書房枯坐七日七夜。
他將珍藏的《魯班經》殘卷交給女兒,又取出一柄青銅短劍:“此劍名為璇璣,可防身,也可刻木。“
臨別時,月英望著漸漸遠去的黃府,將短劍佩在腰間,踏上了未知的旅途。
蜀地的棧道蜿蜒如巨龍,月英背著行囊穿行其間。
山風呼嘯,她的粗布裙擺被吹得獵獵作響。
為尋找那位隱士,她翻山越嶺,在古寺借宿,與樵夫攀談。
終于在一處云霧繚繞的山谷中,她見到了隱居的老者。
接下來的兩年,她過著近乎苦行僧的生活。
清晨,當第一縷陽光刺破云層,她已跪在山洞前研習機關圖紙,鋒利的刻刀在指尖留下道道血痕;午后,她在溪流邊推演兵法戰陣,用石子擺出兵形,反復琢磨《孫子兵法》中的虛實之道;深夜,她裹著薄毯仰望星空,將二十八宿的位置與《甘石星經》一一對應。
有一次,為破解一道機關謎題,她三天三夜未曾合眼,當晨曦終于照亮山洞,她成功打開機關匣,里面竟是失傳已久的《天工開物》殘頁,泛黃的紙張上記載著失傳的機械原理,她激動得熱淚盈眶。
十九歲學成歸來時,月英的鬢角已染上幾縷霜色。
她的眼中多了幾分深邃,舉手投足間散發著自信與從容。
回到黃府,她將后院的工坊擴建,引入蜀地的青銅鑄造工藝,整日擺弄著各種零件。
她研制出能自動舂米的木碓,以水力為動力,齒輪傳動;改良了灌溉用的旱車,效率提升數倍。
最得意的作品是一只木鳥,不僅能振翅高飛,還能通過機關控制飛行方向,引得荊州名士紛紛前來觀賞。
與此同時,襄陽隆中,一位青年才俊的名字漸漸傳開。
諸葛亮,字孔明,常自比管仲、樂毅,雖隱居山林,卻心懷天下。
黃承彥對這個青年早有耳聞,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,便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他。
提親那日,黃承彥對諸葛亮說:“我有一女,黃頭黑發,貌雖陋,然才堪相配?!爸T葛亮聽聞,欣然應允。在他看來,女子的才情與品德遠比容貌重要。
新婚之夜,紅燭搖曳。
月英緩緩揭開紅蓋頭,諸葛亮眼前一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