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采用聲東擊西的戰術,先佯裝進攻馬超的側翼,派出小股部隊在馬超軍隊的側翼頻繁騷擾,制造出要從側翼進攻的假象。
馬超果然中計,將大量兵力調往側翼防守。
此時,夏侯淵突然率領主力部隊直搗馬超的中軍大營。
馬超猝不及防,軍隊大亂,在混亂中被迫逃往漢中。
夏侯淵乘勝追擊,接連擊敗馬超的殘余勢力,收復了許多失地,徹底肅清了馬超在關中的影響力。
這一戰,讓夏侯淵在關中地區聲名遠揚,也讓西涼軍閥對他心生畏懼。
馬超敗走后,韓遂成為夏侯淵的下一個目標。
同年,韓遂集結數萬大軍,駐扎在顯親(今甘肅天水西北),準備與夏侯淵一決高下。
夏侯淵得知消息后,立即率軍前往進攻。
在行軍途中,夏侯淵得知韓遂已經退往略陽(今甘肅秦安東北),距離顯親還有一段距離。
此時,將領們紛紛建議直接進攻略陽,認為只要擊敗韓遂的主力,就能徹底平定西涼。
但夏侯淵卻有著不同的見解,他分析道:“略陽城池堅固,強攻必然會造成大量傷亡,且難以在短時間內攻克。而韓遂的糧草輜重都在羌人部落中,只要切斷他的糧草供應,韓遂必然不戰自亂?!?/p>
于是,他決定采取迂回戰術,先攻擊韓遂的糧草補給地,斷其糧草。
夏侯淵率領軍隊日夜兼程,突然出現在羌人部落的駐地,迅速擊潰了負責守護糧草的軍隊,繳獲了大量糧草。
韓遂果然中計,被迫離開略陽,前來救援糧草。
夏侯淵抓住時機,在野外與韓遂展開決戰。
戰斗中,夏侯淵親自擂鼓助威,鼓舞士氣。
曹軍將士在他的激勵下,奮勇殺敵,以一當十。
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,最終大破韓遂的軍隊。
此役之后,夏侯淵聲名遠揚,被曹操贊譽為“虎步關右,所向無前”。
建安二十年(215年),夏侯淵繼續在關右地區用兵,先后平定了興國氐王阿貴、百項氐王楊千萬等部落的叛亂。
這些少數民族部落長期以來在關右地區擁兵自重,不時侵擾曹魏邊境,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。
夏侯淵在平定叛亂的過程中,采用恩威并施的策略。
一方面,對于負隅頑抗的部落,他毫不留情地進行軍事打擊,以強大的武力震懾敵人;另一方面,對于愿意歸降的部落,他給予安撫和賞賜,幫助他們恢復生產,穩定生活。
在平定興國氐王阿貴的叛亂時,夏侯淵先是率軍包圍了興國城,然后發起猛烈攻擊。
經過幾天的激戰,攻破城池,斬殺阿貴,消滅了叛亂的主力。
對于其他氐人部落,夏侯淵則派人前去勸降,承諾只要他們放下武器,就給予寬大處理。
許多氐人部落看到夏侯淵的強大實力和誠意,紛紛歸降。
通過這些行動,夏侯淵成功穩定了關右地區的局勢,擴大了曹魏政權在西北的統治范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