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曹軍兵力較少,糧草供應逐漸出現了困難,曹操一度產生了退兵的想法。
就在此時,袁紹的謀士許攸因不滿袁紹的剛愎自用,前來投奔曹操,并向曹操獻上了奇襲烏巢的計策。
曹操得知袁紹的糧草輜重都囤積在烏巢后,大喜過望。
他親自率領五千精銳騎兵,打著袁紹的旗號,趁夜偷襲烏巢。
曹軍在烏巢大破袁紹的守軍,燒毀了袁紹的全部糧草輜重。
袁紹得知烏巢被襲,驚慌失措,急派張合、高覽等人回救。
張合、高覽見大勢已去,便率部投降了曹操。
袁紹軍頓時軍心大亂,全線潰敗。
曹操趁機發起總攻,大敗袁紹,袁紹只帶著八百余騎狼狽逃回了冀州。
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,曹操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正確的戰略決策,擊敗了袁紹,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戰后,曹操乘勝追擊,陸續攻占了袁紹的冀州、青州、幽州、并州等地,將整個北方地區納入了自己的統治之下。
統一北方后,曹操的勢力達到了巔峰。
他野心勃勃,企圖一舉統一天下,于是將目光投向了南方的荊州和江東地區。
建安十三年,曹操率領大軍南下,荊州劉表之子劉琮不戰而降。
曹操輕易地占領了荊州,收編了劉表的水軍,實力大增。
此時,劉備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擊敗后,退往夏口,與孫權聯合,共同對抗曹操。
孫權任命周瑜為大都督,統率三萬吳軍,并與劉備軍一起組成孫劉聯軍,在長江赤壁一帶抵御曹軍。
曹操的軍隊大多是北方人,不習水戰,于是他采用了謀士龐統的建議,將戰船用鐵鏈首尾相連,以減少船只的顛簸。
周瑜的部下黃蓋見此情形,向周瑜獻上了火攻之計。
周瑜采納了黃蓋的計策,讓黃蓋率領數十艘裝滿易燃物的戰船,假裝投降曹軍。
當戰船靠近曹軍船隊時,黃蓋下令點火,火勢迅速蔓延,曹軍的戰船紛紛起火,一時間曹軍大亂。
周瑜趁機率領孫劉聯軍發起攻擊,曹軍大敗。
曹操在混亂中率領殘軍從華容道狼狽逃走,退回了北方。
赤壁之戰是曹操一生中的重大挫折,這場戰役的失敗,使曹操統一天下的計劃化為泡影。
此后,曹操暫時無力南征,轉而致力于鞏固自己在北方的統治。
而劉備則趁機占領了荊州南部四郡,并以此為基礎,向西發展,進取益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