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年六月,發生日食,在古代,日食被視為上天對人間的警示。
位列三公的司徒丁鴻借機上書,暗示劉肇發動政變,奪回政權。
劉肇敏銳地察覺到,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。
他當機立斷,以“到白虎觀講經”為理由,移駕北宮章德殿。
在殿中,他任命丁鴻為太尉,兼任衛尉,統領宮中禁軍,控制南宮、北宮。
丁鴻領命后,迅速調集禁軍,部署在宮廷的各個要害部位,確保宮廷的安全。
隨后,劉肇下令關閉城門,斷絕內外聯系,防止竇氏家族的黨羽逃脫。
他派遣精銳部隊迅速逮捕了郭璜、郭舉、鄧疊、鄧磊等人,并將他們全部送監處死。
緊接著,劉肇派謁者仆射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,將他改封為冠軍侯,命竇憲、竇篤、竇景、竇瑰四人前往各自的封國。
劉肇念及竇太后的養育之恩,不想直接處死竇憲等人。
然而,等竇憲他們到達封國后,劉肇還是下令勒令他們自殺。
至此,竇氏家族的勢力被徹底鏟除,劉肇成功奪回了政權,開始親政。
親政后的劉肇,展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治國智慧。
他深知,經過竇氏家族多年的專權統治,國家已經千瘡百孔,政治腐敗,經濟凋敝,社會矛盾尖銳。
必須進行全面的改革,才能恢復國家的生機與活力,實現長治久安。
在政治上,劉肇堅持選賢舉能,施政以寬。
他多次下令三公、中二千石、二千石、內郡守各舉薦一名賢良直言納諫的名士,并親自親臨策問。
在策問過程中,他認真傾聽名士們的見解,考察他們的才能和品德。
對于有真才實學的人,他毫不猶豫地予以重用。
在他的努力下,朝廷中涌現出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官員,如張酺、魯恭等,他們為國家的治理出謀劃策,貢獻了自己的力量,為國家的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經濟上,劉肇心系百姓,采取了一系列減輕百姓負擔的措施。
他多次下詔減免災區的租賦,鼓勵百姓開墾荒地,發展農業生產。
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,他還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,派遣官員到各地指導農民種植。
同時,他下令郡縣勸導百姓積蓄糧食蔬菜,并允許百姓在官府所管轄的池塘捕撈,免除兩年的租稅。
在他的關心下,百姓的生活逐漸得到改善,社會經濟也開始復蘇,糧食產量逐年增加,商業活動日益繁榮。
軍事上,劉肇武功赫赫,開疆拓土。永元五年,北匈奴于除鞬單于叛亂,劉肇派遣中郎將任尚率領大軍前往鎮壓。
任尚在戰場上英勇善戰,指揮有方,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,成功將叛亂鎮壓消滅,維護了國家的邊疆穩定。
同年,武陵郡蠻人、燒當羌部族,以及南匈奴單于安國先后叛亂,劉肇迅速派兵平定。
在平叛過程中,他充分考慮到各民族的特點和利益,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,既打擊了叛亂勢力,又安撫了當地百姓,贏得了各民族的尊重和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