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派遣了眾多密探深入韓國境內,對韓國的國情、軍事部署、地理環境等進行了詳細的偵查與分析。
他了解到,韓國雖然兵力不足,軍事裝備也相對落后,但卻擁有堅固的城池和險要的地勢,若想強攻,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。
經過反復的思考與權衡,內史騰制定了一套周密而巧妙的戰略計劃。
他先是派出一支小股部隊,在韓國邊境頻繁進行騷擾,制造出秦國即將大規模進攻的假象。
這支部隊時而襲擊韓國的邊境哨所,時而搶奪百姓的財物,引得韓國邊境守軍人心惶惶。
韓國的將領們誤以為秦國的主力部隊即將來襲,紛紛調兵遣將,加強邊境防御。
而與此同時,內史騰卻率領秦軍主力秘密繞道而行,避開了韓國的正面防線。
他們翻山越嶺,穿越茂密的叢林,長途跋涉,直插韓國的都城新鄭。
當秦軍如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現在新鄭城下時,韓國的守軍驚慌失措,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的抵抗。
在攻城的過程中,內史騰充分發揮了秦軍的優勢。
他精心調配了各種先進的攻城器械,投石車一輛接一輛地排列在城下,巨大的石塊如雨點般砸向新鄭城的城墻,城墻上的守軍被砸得死傷慘重。
云梯一架接著一架地靠在城墻上,秦軍士兵們吶喊著,奮勇向上攀爬,與城墻上的守軍展開了激烈的近身搏斗。
弩車則在遠處不斷地發射弩箭,壓制著城墻上的守軍,為攻城部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。
內史騰親自在城下督戰,他的身影在戰場上格外醒目,他的指揮如臂使指,秦軍士兵們緊密配合,如同猛虎下山般勇猛無畏。
經過數日的激戰,新鄭城終于被秦軍攻破,韓王韓安被俘,韓國宣告滅亡。
內史騰滅韓之戰的勝利,不僅為秦國統一六國邁出了至關重要的第一步,也充分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。
他以巧妙的戰略、果斷的行動和出色的指揮,在短時間內攻克了韓國,為秦國節省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時間。
這場戰役的勝利,讓內史騰聲名遠揚,他成為了秦國的英雄,也贏得了嬴政的高度贊譽與信任。
嬴政對內史騰的軍事才能和忠誠十分賞識,在韓國滅亡后,繼續委以重任,讓他參與到秦國后續的統一戰爭中。
在接下來的幾年里,內史騰多次參與秦國的軍事行動。
他跟隨秦軍南征北戰,為秦國的擴張立下了赫赫戰功。
他在戰場上的表現愈發成熟與穩健,無論是指揮大規模的兵團作戰,還是應對復雜多變的戰場局勢,他都能游刃有余。
他善于觀察敵人的弱點,抓住戰機,出其不意地給予敵人致命一擊。
他的軍事策略靈活多變,時而正面強攻,時而迂回包抄,時而聲東擊西,讓敵人防不勝防。
他的威名在六國之間傳播開來,令敵人聞風喪膽。
公元前221年,秦國終于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,嬴政稱帝,史稱秦始皇。
內史騰因在統一戰爭中的卓越表現,被秦始皇封為南陽守,負責管理南陽地區。
南陽地區地處中原腹地,戰略位置十分重要,是連接南北的交通要道,也是秦國統治東部地區的重要據點。
秦始皇對南陽的治理十分重視,將這個重任交給了內史騰,足見對他的信任。
內史騰到任南陽后,立即著手整頓當地的政務。
他深知,要想讓南陽地區真正融入秦國的統治,必須將秦國的法律和制度推行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