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二世聽后,對李斯的不滿愈發強烈。
李斯意識到自己處境危險,卻仍不甘心坐以待斃。
他與右丞相馮去疾、將軍馮劫商議,決定聯名上書,再次勸諫秦二世。
他們在奏疏中寫道:“關東盜賊并起,朝廷發兵誅擊,所殺甚眾,然猶不止。盜賊多,皆以戍漕轉作事苦,賦稅大也。請且止阿房宮作者,減省四邊戍轉?!?/p>
他們希望通過停止阿房宮的修建,減輕百姓負擔,平息民怨。
秦二世看到奏疏后,勃然大怒。
趙高更是在一旁添油加醋,誣陷李斯等人謀反。
秦二世下令將李斯、馮去疾、馮劫逮捕入獄。
馮去疾和馮劫不愿受辱,自殺身亡,而李斯則被趙高嚴刑拷打,逼他承認謀反。
在獄中,李斯受盡折磨,被打得遍體鱗傷。
他本想上書秦二世為自己辯解,詳細陳述自己對秦國的忠誠和為國家所做出的貢獻,從入秦以來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,到制定各項制度鞏固秦朝統治,樁樁件件,皆是他的心血。
然而,獄吏早已被趙高收買,他的奏疏被扣留,根本無法送到秦二世手中。
李斯心中悔恨交加,他想起自己年輕時的雄心壯志,想起在荀子門下求學時的意氣風發,想起輔佐秦始皇成就霸業時的榮耀與自豪。
他曾以為自己能名垂青史,成為一代賢相,卻因一時貪念,與趙高同流合污,不僅害了自己,也將秦國推向了滅亡的邊緣。
如今,他已無力回天,只能等待命運的審判。
趙高為了坐實李斯謀反的罪名,還派人假扮成御史、謁者、侍中,輪番審訊李斯。
只要李斯翻供,就對他嚴刑拷打。
后來,秦二世真的派人來核實李斯的口供,李斯以為還是趙高的圈套,不敢再改口,只能含冤承認謀反。
公元前208年,李斯被判處腰斬之刑,夷滅三族。
行刑那天,咸陽城萬人空巷,百姓紛紛前來觀看。
曾經威風凜凜的丞相,如今卻淪為階下囚,百姓們心中感慨萬千。
李斯被押赴刑場時,回頭看了看同樣被押解的次子,心中五味雜陳,他感慨地說:“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,豈可得乎!”
這一刻,他想起了自己在上蔡的平凡時光,那時雖無富貴權勢,卻有著簡單的快樂。
可如今,一切都已成為奢望。
隨著劊子手的刀落下,李斯的生命戛然而止,曾經輝煌一時的家族也隨之覆滅。
李斯的一生,充滿了傳奇色彩。
他從一個小小的郡吏,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努力,成為秦國丞相,在秦國統一六國及秦朝建立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,他的政治主張和改革措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然而,他又因貪戀權勢,在關鍵時刻做出錯誤選擇,參與沙丘之變,最終導致自己身敗名裂,也加速了秦朝的滅亡。
他的故事,成為后人不斷反思和探討的歷史樣本,警示著人們在追求成功與權力的道路上,要堅守道德與忠誠,切不可被欲望蒙蔽雙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