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由于軍隊缺乏訓練,戰術不當,對匈奴的作戰特點了解不足,多次被匈奴擊敗。
匈奴更加猖獗,頻繁侵擾邊境,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,邊境的城鎮村莊遭受了嚴重的破壞。
趙王無奈之下,只好再次請李牧出山。
李牧稱病不出,他深知自己的戰略不被理解,心中滿是無奈和委屈。
趙王親自前往探望,并誠懇地向他道歉,表達了對他的信任和倚重。
李牧見趙王誠意十足,便提出了自己的條件:“王必用臣,臣如前,乃敢奉令。”
趙王答應了他的要求,李牧這才再次回到邊境。
李牧再次回到邊境后,依然采取堅壁清野的策略。
匈奴多次挑釁,他都不予理會。
匈奴以為李牧還是和以前一樣膽小,更加肆無忌憚。
經過幾年的養精蓄銳,李牧覺得時機已經成熟,決定對匈奴發起致命一擊。
他精心挑選了戰車一千三百輛,這些戰車經過特殊改造,車轅堅固,車廂配備了強弩和盾牌,既能沖鋒陷陣,又能提供有效的防御。
騎兵一萬三千人,皆是騎射高手,他們的戰馬經過嚴格訓練,與騎手配合默契。
勇士五萬人,這些人都是軍中的精銳,作戰勇猛,意志堅定。
弓箭手十萬人,他們擁有強勁的臂力和精準的箭術,是戰場上的遠程打擊力量。
李牧對這支龐大的軍隊進行了詳細的作戰部署。
為了迷惑匈奴,他故意放出大批牲畜,讓百姓在城外放牧,仿佛趙國邊境又恢復了往日的松懈。
匈奴見狀,派出小股部隊前來搶掠。李牧佯裝不敵,讓匈奴輕易得手。
匈奴單于得知后,以為趙軍不堪一擊,便率領全部兵力大舉進犯。
李牧見匈奴中計,立即展開了預先部署好的戰術。
他先以戰車部隊在前方列陣,阻擋匈奴騎兵的沖擊,將匈奴騎兵引入包圍圈。
接著,用弓箭手進行遠程攻擊,密集的箭雨如蝗蟲般射向匈奴軍隊,一時間,匈奴陣中慘叫連連。
最后,派出精銳騎兵從兩翼包抄,對匈奴形成合圍之勢。
匈奴軍隊頓時陷入了混亂,他們被趙軍的突然反擊打得措手不及。
在趙軍的猛烈攻擊下,匈奴軍隊四處逃竄,互相踐踏。
李牧指揮趙軍奮勇殺敵,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,斬殺匈奴十余萬騎,徹底擊敗了匈奴。
這一戰,匈奴元氣大傷,在十幾年內不敢再靠近趙國邊境,趙國邊境迎來了久違的和平。
李牧在擊敗匈奴后,聲名遠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