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場奇襲讓孫堅大軍勢如破竹,戰后孫堅親自為周瑜斟酒:“我兒伯符有你這樣的摯友,是孫氏之幸!“
初平三年,孫堅意外戰死。
噩耗傳來時,周瑜正在研讀《司馬法》,竹簡“啪嗒“掉落在地。
他連夜趕往江東,途中暴雨傾盆,馬匹累得口吐白沫也未曾停歇。
靈堂前,他看見孫策跪在蒲團上,雙眼通紅卻不肯落淚。
周瑜解下披風披在摯友肩上,低聲道:“伯符,你我曾立誓縱橫天下,如今正是踐諾之時。“
孫策終于崩潰,伏在他肩頭痛哭,淚水浸透了他的衣袍。
建安三年,周瑜正式投奔孫策。
在進攻秣陵的戰斗中,他與孫策兵分兩路,利用夜色發動突襲。
周瑜率領水軍封鎖長江,截斷敵軍退路;孫策則率騎兵從陸路包抄。
黎明時分,當中,他寫道:“今曹操新敗,益州劉璋暗弱,此天賜良機“
字跡剛勁有力,透著舍我其誰的霸氣。
在江陵城的籌備期間,周瑜每日巡視軍營,親自檢查糧草軍械。
有次士兵搬運糧草時不慎失火,他二話不說沖進火場,濃煙熏得他涕淚橫流,鎧甲被火星燙出無數焦痕。
當大火撲滅時,他的鎧甲已被熏得漆黑,發絲也燒焦了幾縷,卻仍笑著安慰受驚的士兵:“沒事,都沒事。“
然而,長年累月的征戰與操勞,早已透支了他的身體。
建安十五年,在進軍益州的途中,周瑜舊疾復發。
巴丘的病榻上,他仍心系戰事,口述奏章懇請孫權繼續北伐。
魯肅握著筆,看著昔日意氣風發的摯友如今形容憔悴,淚水幾次模糊了視線。
臨終前,他握著魯肅的手,氣若游絲:“子敬替我完成大業“
最后一眼,他望向北方,仿佛看見當年與孫策在廬江書院的少年時光,看見赤壁江上的沖天火光,看見那個未竟的天下宏圖。
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,一縷陽光穿透云層,照在他蒼白的臉上,宛如神明最后的眷顧。
孫權稱帝后,每當提及周瑜,總要嘆息:“孤非周公瑾,不帝矣?!?/p>
而江東的桃花依舊年復一年地開,卻再也不見那個羽扇綸巾、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玉面將軍。
長江水悠悠東去,將他的傳奇永遠鐫刻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,化作后世無數文人墨客筆下的不朽詩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