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漢桓靈年間,在廣陵射陽的一處書香門運用了大量的典故和修辭手法,如排比、對仗等,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表現(xiàn)力。
據(jù)說曹操當時正苦于頭風,病發(fā)在床,當他讀到這篇檄文時,竟驚出一身冷汗,翕然而起,頭風頓愈。
曹操對陳琳的才華也十分贊賞,發(fā)出“陳琳之檄,可愈頭風”的感嘆。
這篇檄文讓陳琳聲名遠揚,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(jīng)典之作,被歷代文人墨客所傳頌。
然而,也正是這篇檄文,讓陳琳在官渡之戰(zhàn)袁紹兵敗后,面臨著生死考驗。
建安九年(公元204年),曹操攻克鄴城,袁紹勢力徹底覆滅。
陳琳作為袁紹的重要幕僚,也被曹軍俘虜。
當陳琳被帶到曹操面前時,曹操質(zhì)問他:“你當初為袁紹寫檄文,罵我也就算了,為什么還要罵我的父親和祖父呢?”
陳琳自知性命難保,于是謝罪說:“當時我是身不由己,就像箭在弦上,不得不發(fā)啊!”
曹操本就愛惜人才,且豁達大度,他深知陳琳的才華在當時無人能及。
于是,不僅沒有追究陳琳,反而欣賞他的坦誠與才華,任命他為司空軍謀祭酒,讓他與阮瑀一同掌管曹軍的記室,負責撰寫軍國書檄。
歸降曹操后,陳琳的才華得到了更充分的發(fā)揮。
他歷任司空軍謀祭酒、丞相門下督等職,成為曹操的重要幕僚。
建安十二年(公元207年),曹操為了徹底消除北方的隱患,決定遠征烏桓。
陳琳隨軍出征,一路上親眼目睹了曹軍將士的艱辛與英勇。
烏桓平定后,他懷著激動的心情創(chuàng)作了《神武賦》。
在這篇賦中,他以華麗的辭藻和激昂的筆觸,贊美了曹操北征烏桓時的軍容之盛和赫赫戰(zhàn)功,“于是六師寔徂,盈旃南指。長轂雷動,羽騎電發(fā)?!?/p>
將曹操的雄才大略和曹軍的威武氣勢展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,曹操自任丞相,陳琳隨之升遷為門下督。
同年,曹操南征劉表,陳琳可能參加了赤壁之戰(zhàn)。
赤壁戰(zhàn)敗后,曹操退軍至襄陽,與王粲、陳琳等一眾文人在此設(shè)酒賦詩。
在這場宴會上,陳琳寫下了《神女賦》。
他通過對神女的描寫,將自己在戰(zhàn)亂中的感慨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其中,“翩若驚鴻,婉若游龍。榮曜秋菊,華茂春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