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漢末年,熹平年間的陽平衛國籠罩在一片蕭索之中。
連年的災荒與苛政,讓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在饑寒交迫中掙扎求生。
樂進就出生在衛國城郊的一個貧寒農家,家中茅舍破敗,四壁漏風,僅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。
年幼的樂進身形瘦小,卻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,透露出與年齡不符的堅毅。
每當夜幕降臨,他便纏著村里退伍的老兵,聽他們講述戰場上金戈鐵馬的故事。
老兵們口中那些浴血奮戰的英雄,在樂進心中勾勒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,一顆渴望征戰沙場、匡扶天下的種子,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悄然生根發芽。
閑暇之時,樂進常常跑到村外的空地上,用木頭削成簡陋的兵器,模仿著老兵們描述的戰斗場景。
他揮舞著木槍,身姿矯健,口中還念念有詞,仿佛自己正置身于千軍萬馬的戰場。
村里的孩童們起初嘲笑他不自量力,可漸漸地,都被他的執著所感染,紛紛加入他的“演練”。
樂進儼然成了這群孩子的“首領”,帶著他們排兵布陣,雖然只是游戲,卻也有模有樣。
中平六年(189年),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,天下陷入一片混亂。
各路英雄豪杰紛紛揭竿而起,討伐董卓。
曹操在陳留起兵,發布討董檄文,號召天下義士共襄義舉。
樂進聽聞這個消息后,心中熱血沸騰,他深知這是實現自己抱負的絕佳機會。
他毅然告別年邁的父母,懷揣著滿腔的熱忱,踏上了投奔曹操的道路。
初入曹營,樂進只是一名籍籍無名的小吏,負責一些瑣碎的雜務。
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氣餒,反而更加勤奮努力。
他明白,只有腳踏實地,才能在這亂世中嶄露頭角。
曹操派他回本郡招募士兵,這對樂進來說,是一個難得的機遇。
他走遍陽平衛國的每一個村落,挨家挨戶地勸說青壯參軍。
他言辭懇切,向鄉親們描繪曹操匡扶漢室、平定天下的宏偉藍圖,講述參軍保家衛國的意義。
憑借著真誠與堅定的信念,樂進成功募得千余青壯。
為了讓這支隊伍具備戰斗力,樂進親自對他們進行訓練。
他制定了嚴格的紀律,從基本的隊列訓練到武器使用,都一絲不茍地教導。
白天,他帶著士兵們在烈日下刻苦訓練;夜晚,他與士兵們席地而坐,講述戰斗的技巧和經驗。
在他的努力下,這支臨時招募的隊伍逐漸變得紀律嚴明、訓練有素。
當樂進帶著這支隊伍回到曹營時,曹操看到士兵們整齊的步伐、昂揚的士氣,眼中滿是贊賞,隨即將他封為軍假司馬、陷陳都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