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漢中平四年(187年)冬,譙縣曹氏宅邸內,隨著一聲嬰啼,曹彰降生于炭火熏暖的產房。
此時父親曹操正以騎都尉之職在潁川剿匪,接到家信時,手中的《孫子兵法》竹簡上還凝著未干的墨痕。
這個生于亂世的嬰兒,臍帶上似乎就系著刀光劍影——其母卞氏本為倡家出身,卻有“斷發待君”的果敢,父親曹操更是以“寧我負人”的狠厲攪動時局。
遺傳自父母的血性,如種子般埋入曹彰的骨血。
幼兒時期的曹彰,常被乳母抱至演武場邊觀看士兵操練。
當同齡孩童還在玩“過家家”時,他已能握住木劍模仿軍士劈刺,偶有箭矢墜落在附近,亦不啼哭退縮。
五歲那年,一只野狗突入庭院撕咬家禽,小曹彰竟抄起石凳砸去,雖未命中,其膽魄已令家將瞠目。
曹操返鄉省親時,見幼子攥著斷矛在草叢中“布陣”,不禁捋須笑道:“我曹家終有執戈之人。”
建安元年(196年),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,曹彰隨家族遷入許都。
此時兄長曹丕已研習《詩經》,三弟曹植能誦《論語》,唯有曹彰整日混跡于禁軍營中。
曹操望子成龍,曾命荀彧為其開蒙,豈料曹彰趁先生如廁時,翻墻跑去觀看許褚與典韋角力。
荀彧無奈嘆道:“此子非廟堂之器,乃沙場之將也?!?/p>
一日,曹操宴請賓客,命諸子展示才學。
曹丕吟誦《短歌行》,曹植作《登臺賦》,輪到曹彰時,他竟當場表演“空手格殺獵犬”:揪著獵犬耳朵將其按在地上,犬齒劃破他的小臂,鮮血浸透衣袖,他卻咧嘴大笑。
賓客們大驚失色,曹操卻撫掌稱快,轉身對夏侯惇說:“此子若生秦末,當與英布、彭越同列?!?/p>
當晚,曹操親自為曹彰包扎傷口,燭火下凝視兒子手臂上初生的肌肉紋路,忽道:“汝知項籍乎?力能扛鼎,卻終亡于漢家。為將者,勇不可獨恃。”
曹彰雖未盡解其意,卻將“勇不可獨恃”四字刻在床頭木劍之上。
建安十年(205年),曹彰隨曹操北征袁譚,駐軍南皮。
某夜,營地突遭猛虎闖營,士兵驚呼潰散。
十八歲的曹彰正在帳中擦拭鎧甲,聞警后抄起鐵胎弓便沖出帳外。
月光下,猛虎正撲向一名小校,曹彰搭箭射向虎眼,卻因夜色偏了寸許,射中虎耳。
猛虎吃痛,轉身怒吼著撲來。
曹彰棄弓拔刀,迎著虎勢就地一滾,刀鋒劃過虎腹,頓時血濺當場。
他踩著虎尸拔出染血的佩刀,對呆立的士兵說:“虎豹雖猛,敢犯我陣者,必殺之。”
此役后,“黃須兒”的綽號不脛而走——因其胡須色黃如金,作戰時又常披發赤膊,宛如洪荒猛獸。
曹操得知此事,表面責備他“輕身犯險”,暗中卻命能工巧匠為其打造“虎頭湛金槍”,槍桿刻有“犯吾疆者,雖猛必誅”八字。
曹彰撫摸著槍身對親兵說:“父親望我成韓信,我卻愿為李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