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超佯裝不敵,故意分散兵力,制造出逃跑的假象。
龜茲等國的軍隊果然中計,紛紛追擊。班超趁機秘密召集各部軍馬,對莎車營地發動突然襲擊。
莎車國毫無防備,很快便被班超擊敗,向他投降。
龜茲等國的軍隊見勢不妙,也紛紛撤退。
這一戰,讓班超聲名遠揚,威震整個西域。
漢和帝章和二年,月氏的副王謝率領七萬大軍進攻班超。
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,班超冷靜分析,認為月氏軍隊遠道而來,糧草供應困難,只要堅守不出,敵人必然會因缺糧而投降。
果然,謝在久攻不下后,糧草逐漸短缺,派人前往龜茲求援。
班超早已料到這一招,提前設下埋伏,截擊了月氏的求援軍隊。
謝見求援無望,只得向班超投降。
此后,龜茲、姑墨、溫宿三國也相繼投降。
朝廷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,駐扎在龜茲國的它乾城。
此時,西域只剩下焉耆、危須、尉犁三國尚未歸降。
班超決定乘勝追擊,率領龜茲、鄯善等八國軍隊討伐焉耆。
在軍隊到達尉犁邊界時,班超派人勸說焉耆三國投降,但王廣拒不投降,還拆毀了進國的必經葦橋。
班超毫不氣餒,帶領軍隊從水中步行進入焉耆國。
到達焉耆都城附近后,班超假借宴會之名,將焉耆王廣與泛抓了起來,并在陳睦舊城砍掉了他們的腦袋送往京城。
至此,西域五十余國全部歸降漢朝,絲綢之路再次暢通無阻。
永元十四年,已經七十一歲的班超因年邁體衰,思念故土,上書漢和帝,請求回國。
他在信中寫道:“臣不敢望到酒泉郡,但愿生入玉門關。”
漢和帝念其功績,批準了他的請求。
班超帶著對西域的不舍和對故鄉的思念,踏上了歸程。
經過漫長的跋涉,班超終于回到了洛陽。
洛陽城依舊繁華,車水馬龍,熱鬧非凡。
但他卻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。
長期的征戰讓他身心俱疲,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,頭發也變得花白。
回到洛陽僅一個月,班超便因病去世。
這位在西域奮斗了三十一年的英雄,帶著他的榮耀和遺憾,永遠地離開了人世。
但他的事跡,卻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,激勵著后人不斷前行,為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尊嚴而奮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