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平元年春天,各地州郡牧守以討伐董卓的名義紛紛起兵,組成了“關東聯軍”,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。
董卓見勢不妙,決定挾持劉協遷都長安,以避鋒芒。
臨行前,他下令燒毀洛陽城,無數百姓葬身火海,昔日繁華的洛陽城瞬間化為一片廢墟。
熊熊大火燃燒了數日,黑煙彌漫,遮天蔽日,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黑暗籠罩。
初平三年,司徒王允拉攏中郎將呂布,成功刺殺了董卓。
王允錄尚書事,呂布晉升為奮威將軍,二人共同主持朝政。
然而,王允剛愎自用,未能妥善安撫董卓舊部,導致李傕、郭汜、張濟、樊稠等人起兵作亂,攻打京師。
六月初一,長安城淪陷,呂布戰敗逃走,王允被殺。
李傕自封將軍,掌控了東漢政權。
此后,李傕、郭汜、樊稠三人爭權奪利,矛盾日益激化。
興平二年,李傕殺死樊稠,與郭汜在長安城中各自擁兵相攻,長安城再次陷入戰火之中。
三月,安西將軍楊定與郭汜合謀劫持劉協,事情敗露后,李傕先派李暹率兵包圍皇宮,接走劉協、貴人伏壽。
李傕的士兵在宮中燒殺掠奪,無惡不作。
他們搶走了宮中的金銀珠寶,燒毀了珍貴的典籍和文物,甚至對宮女和太監們肆意凌辱。
劉協派太尉楊彪、司空張喜等十幾人前往郭汜營中勸和,卻反被郭汜扣留。
閏五月,劉協令謁者仆射皇甫酈去勸和李傕、郭汜,郭汜接受了詔令,而李傕卻拒不從命。
十一日,劉協為了平息事端,拜李傕為大司馬。
六月,鎮東將軍張濟到長安勸和,建議把劉協暫時安置在弘農。
劉協思念舊京,派人懇請李傕要求東歸,往返十余次后,李傕、郭汜才勉強同意。
他們以各自女兒為人質,達成和解。
七月,郭汜、楊定、楊奉、董承護送劉協東歸。
然而,十月初一,郭汜又與黨羽夏育、高碩作亂,趁夜燒毀學舍,威逼劉協。
楊奉和楊定率軍出戰,擊敗叛軍,郭汜敗逃南山。
十二月,張濟聯合李傕、郭汜在弘農東澗與董承、楊奉交戰。
董承、楊奉兵敗,死傷無數,劉協只能露宿曹陽。
楊奉、董承秘密派人到河東,聯合李樂、韓暹、胡才以及南匈奴的右賢王去卑,共同擊破李傕等人,劉協才得以前行。
但李傕等人又率軍追來,楊奉等人大敗,死傷慘重。
董承等人無奈,決定渡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