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漢末年,長安,這座承載著無數繁華與夢想的都城,在歲月的雕琢下,宛如一顆耀眼的明珠,散發著令人炫目的光芒。
朱雀大街上車水馬龍,叫賣聲、馬蹄聲交織成一曲喧囂的市井樂章。
達官顯貴的府邸錯落有致,朱門高閣盡顯奢華。
歌臺舞榭中,絲竹之音裊裊不絕,身著華服的舞姬們翩翩起舞,吸引著眾人的目光。
然而,在陽阿公主府外的偏僻角落,幾間破舊的茅屋在風中搖搖欲墜,與這繁華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屋內,昏暗的光線中,一個女嬰呱呱墜地,她那尖銳的啼哭聲,如同劃破夜空的一道驚雷,為這個貧寒的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,同時也埋下了命運的伏筆。
女嬰的父母生活十分困苦,他們以耕種那幾畝薄田為生,每年的收成僅夠勉強糊口。
這個新生命的到來,本應給這個家庭帶來無盡的歡樂,但現實卻讓他們的喜悅如曇花一現般短暫。
當他們看著女嬰那粉嫩的小臉和緊閉的雙眼時,心中充滿了矛盾和痛苦。
一方面,他們對這個小生命充滿了愛憐;另一方面,他們深知自己根本無力撫養她長大。
家中的貧困狀況已經讓他們自顧不暇,連自己的溫飽都難以保證,又怎能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呢?
經過幾天的痛苦掙扎,他們終于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。
在女嬰出生后的第三天晚上,趁著夜色深沉,他們狠下心來,用一塊破舊的布將女嬰包裹好,然后悄悄地走出家門,走向那片荒無人煙的郊外。
一路上,女嬰的父母心情沉重,腳步踉蹌。
他們不時回頭張望,仿佛能看到女嬰在黑暗中哭泣的身影。
然而,他們最終還是沒有停下腳步,因為他們知道,這是他們唯一能為女嬰做的事情。
當他們來到一處僻靜的地方時,他們將女嬰輕輕地放在地上,然后默默地轉身離去。
淚水模糊了他們的雙眼,他們不敢回頭,生怕看到女嬰那無辜的模樣,會讓他們改變主意。
就這樣,女嬰被遺棄在了荒郊野外,她的命運從此變得撲朔迷離。
三天后的清晨,女嬰的父母心中始終放不下親生骨肉,懷著一絲僥幸,匆匆趕到棄嬰處。
當他們看到女嬰仍在襁褓中掙扎,微弱的啼哭聲仿佛在向命運發出不甘的抗爭時,兩人的眼眶瞬間濕潤了。
他們深知,這是上天的旨意,無論生活多么艱難,都不能拋棄自己的孩子。
于是,他們又將女嬰抱回,給她取名宜主。
宜主在困苦的環境中漸漸長大,盡管吃不飽穿不暖,但她卻出落得亭亭玉立,宛如一朵在寒風中頑強綻放的花朵。
她生得纖細輕盈,眉眼如畫,舉手投足間散發著一種與生俱來的靈動之氣。
十歲那年,家中的經濟狀況愈發窘迫,為了讓宜主能有口飯吃,改變命運,父母忍痛將她送入陽阿公主府,成為一名舞姬。
初入公主府,宜主被眼前的奢華景象所震撼。
雕梁畫棟間,鎏金的裝飾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。
寬敞的庭院中,奇花異草爭奇斗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