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曦如縷,穿透長安城杜陵的薄霧,輕柔地灑落在一座靜謐的府邸庭院之中。
庭院里,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,正全神貫注地誦讀著手中的典籍,清脆的讀書聲在庭院中回蕩。
一旁的老仆停下手中的活計,目光中滿是贊許,靜靜地看著少年。
這個少年,便是蘇武,字子卿,出身于代郡太守蘇建之家。
自幼,蘇武便在“忠孝仁儉”的醇厚家風熏陶下成長,父親蘇建在抗擊匈奴戰爭中所立下的赫赫戰功,如同璀璨星辰,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報國的種子,伴隨他的成長,愈發茁壯。
隨著時光的悄然流逝,蘇武憑借父蔭順利踏入仕途,最初擔任郎官一職。
任職期間,他始終保持勤勉盡責的態度,對待每一項任務都一絲不茍,憑借出色的表現,不久后便升遷為栘中廄監,負責管理皇家馬廄。
此時的西漢,與匈奴之間經歷了長期的戰爭對峙后,雖戰火暫時漸息,但雙方使者往來頻繁,表面的平靜下,實則暗流涌動,關系依舊微妙復雜。
公元前100年,匈奴且鞮侯單于初登大位,鑒于漢朝的強大國力,為避免遭受軍事打擊,主動向漢朝示好,將此前扣留的漢使郭吉、路充國等盡數送回。
漢武帝對單于的這一誠意之舉表示嘉許,決定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,持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,并攜帶大量珍貴財物,答謝單于。
蘇武深知此次使命重大,肩負著國家的尊嚴與和平的重任,他與副中郎將張勝、假吏常惠以及招募的百余名士卒,在長安城百姓的注視下,毅然踏上了前往匈奴的艱險征程。
歷經數月的長途跋涉,蘇武一行人終于抵達匈奴王庭。
他們按照既定禮節,莊重地向單于獻上禮物。
然而,單于在接受禮物時,態度卻愈發傲慢,與漢廷所期望的友好氛圍大相徑庭。
就在眾人準備完成使命,踏上返程之時,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,徹底打破了原本的計劃。
原來,早在蘇武出使之前,漢使衛律投降匈奴,其部下虞常雖被迫相隨,身處匈奴,卻始終心懷故國,日思夜想尋找機會歸漢。
虞常與副使張勝此前私下相識,得知蘇武等人到來的消息后,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,便悄悄找到張勝,詳細說出了自己的計劃:可趁單于外出之機,刺殺衛律,劫持單于母親閼氏歸漢。
張勝一時沖動,未加周全考慮,便應允了虞常的計劃,并提供了財物支持,殊不知,這一決定將給整個使團帶來巨大的危機。
一個多月后,單于外出打獵,閼氏和單于子弟留守王庭。
虞常等七十余人覺得時機已到,準備起事。
然而,天不遂人愿,其中一人臨陣脫逃,向單于子弟告密。
單于子弟得知消息后,立即發兵圍剿。
雙方展開激烈戰斗,緱王戰死,虞常寡不敵眾,被生擒。
單于得知此事后,勃然大怒,派衛律審理此案。
張勝聽聞消息,如遭雷擊,擔心自己與虞常的謀劃敗露,急忙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知蘇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