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末,淮陰城的石板路在烈日下泛著白晃晃的光,街邊的槐樹耷拉著葉子,無精打采。
一個身形修長卻衣衫襤褸的年輕人,正漫無目的地游蕩,他就是韓信。
韓信自幼父母雙亡,靠著鄉鄰的救濟勉強維持生計,可他卻癡迷于研讀兵書,無論走到哪里,都帶著那卷翻得破舊的《孫子兵法》,時常沉浸其中,旁若無人。
淮陰城的集市熱鬧非凡,吆喝聲、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。
韓信來到集市,想尋些營生,卻因手無縛雞之力,又不愿做些卑躬屈膝的雜活,屢屢碰壁。
一天,集市上的屠夫攔住韓信,周圍的人見狀,紛紛圍了過來,想看一場好戲。
屠夫斜著眼,滿臉嘲諷地說:“你成天帶著把破劍,裝模作樣,有本事就用這劍刺我;要是不敢,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。”
韓信握緊了劍柄,眼中閃過一絲憤怒,可片刻后,他緩緩松開了手,深深地吸了一口氣,俯身從屠夫的胯下鉆了過去。
周圍的人哄堂大笑,韓信卻面不改色,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塵土,大步離去。
他在心中暗暗發誓,總有一天,要讓這些人對他刮目相看。
陳勝、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,反秦的烽火迅速蔓延。
韓信聽聞消息,熱血沸騰,帶著他的寶劍,投身到項梁的起義軍之中。
在軍隊里,韓信渴望一展身手,他向將領們提出了許多作戰建議,可這些建議不僅沒有得到重視,還遭到了嘲笑。
項梁戰死后,項羽成為了軍隊的統帥,韓信被任命為郎中。
他多次向項羽獻計,項羽卻只沉迷于自己的武力,對韓信的謀略不屑一顧。
韓信深感失望,他意識到,在項羽麾下,自己永遠無法實現抱負,于是毅然離開了楚軍。
公元前206年,韓信輾轉來到了劉邦的軍營。
起初,他只是一個管理糧草的小官,依舊無人問津。
一次,韓信因觸犯軍法,被判處死刑。
在行刑現場,前面的十三個人已經被斬首,輪到韓信時,他抬頭仰望天空,長嘆一聲:“漢王不是想要奪取天下嗎?為什么要斬殺壯士?”
監斬官夏侯嬰被他的話所吸引,仔細打量韓信,見他氣宇不凡,便下令將他釋放。
夏侯嬰與韓信交談后,對他的才華大為驚嘆,隨即將他推薦給了劉邦。
劉邦雖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,但并沒有真正認識到他的軍事才能。
直到有一天,丞相蕭何與韓信進行了一番長談。
蕭何被韓信的軍事見解所折服,認定他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。
此后,蕭何多次向劉邦舉薦韓信,可劉邦始終沒有放在心上。
不久后,劉邦的軍隊中有許多士兵因為不滿現狀,紛紛逃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