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那風云變幻的春秋時期,楚國廣袤的大地上,有一處名為椒邑的地方。
就在這里,一個日后名震天下的人物——伍子胥誕生在了一個聲名顯赫的貴族之家。
他的父親伍奢乃是楚國太子建的授業恩師,其人剛正不阿、清正廉潔,對楚國的江山社稷忠心耿耿。
自小,伍子胥便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聰穎和好學之心。
家中堆積如山的經史典籍成了他每日必讀之物,那些古老智慧的文字如同甘霖一般滋潤著他求知若渴的心。
不僅如此,他還勤練武藝,寒暑不輟,終于練就了一身絕世武功。
在這成長的歲月里,伍子胥心中漸漸燃起一團熊熊烈火,那便是立志要在楚國這片土地上揚名立萬,施展自己的滿腔抱負,守護家國安寧。
然而,命運就如那洶涌澎湃的波濤,總是在人們毫無防備之時掀起驚濤駭浪。
當時,楚平王為太子建迎娶秦國之女孟嬴,誰曾想這一見之下,楚平王竟然被孟嬴的傾國傾城之貌所迷,全然不顧人倫道德,將她強行納入自己的后宮。
為了遮掩這樁丑聞,楚平王又偏聽偏信奸佞小人費無忌的讒言,決意廢掉太子建。
面對這般荒唐行徑,伍奢挺身而出,義正辭嚴地向楚平王進諫,試圖讓他迷途知返。
只可惜忠言逆耳,伍奢此舉非但未能奏效,反而激怒了楚平王。
盛怒之下,楚平王下令將伍奢打入大牢,囚禁起來。
可那費無忌賊心不死,繼續捏造罪名,誣陷伍奢與太子建有謀反之舉。
得知此消息后,伍奢的長子伍尚毫不猶豫,決定前往郢都陪伴父親共赴黃泉。
他深知此行兇多吉少,但身為兒子,為盡孝道,哪怕前路艱險也在所不惜。
而伍子胥,則在一位至交好友冒著生命危險送來的密報之下,不得不忍痛割舍親情,匆匆踏上了充滿未知與艱險的逃亡之路……
伍子胥一路上小心翼翼,白天藏匿于山林之間、荒野之處,夜晚才敢出來趕路。
他不敢走大路,專挑那些偏僻難行的小道前行。
風餐露宿對他來說已是家常便飯,有時能摘些野果充饑,有時只能餓著肚子繼續前行。
他心中清楚得很,如今的楚國已經沒有他的立足之地。
楚王的追殺令早已傳遍全國,每一個角落都可能隱藏著危險。
然而,強烈的復仇之心支撐著他不斷前進,他知道只有逃往其他國家,才有機會積攢力量,報這血海深仇。
經過漫長而艱辛的跋涉,伍子胥終于來到了昭關。
遠遠望去,只見此處山勢險峻,道路狹窄,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。
那關卡處更是戒備森嚴,士兵們手持長槍,目光銳利地審視著過往行人。
所有想要通過此關的人,都必須接受嚴格的身份核查,而且墻上還張貼著伍子胥的畫像。
伍子胥望著那畫像,不禁倒吸一口涼氣,上面畫的人與自己簡直一模一樣!
他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兒,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。
怎么辦?若是在此處被發現,定然插翅難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