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景公即位后,意識到齊國的形勢嚴峻,需要一位有才能、有擔當的大臣來輔佐自己治理國家。
于是,他親自登門拜訪晏子,邀請晏子出山擔任齊國的相國。
晏子見齊景公態度誠懇,又看到齊國百姓渴望安居樂業的眼神,心中不禁為之動容。
他深知,這是一個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絕佳機會,也是一個為齊國百姓謀福祉的難得機遇。
于是,晏子欣然接受了齊景公的邀請,開始了他長達五十余年的相國生涯。
晏子擔任相國后,立即著手進行政治改革。
他首先從整頓吏治入手,大力打擊貪污腐敗現象,選拔任用有才能、有品德的官員。
他制定了嚴格的考核制度,對各級官員的政績進行定期考核,對于那些表現優秀的官員給予獎勵和提拔,對于那些貪污腐敗、無能之輩則予以嚴懲。
通過這一系列措施,齊國的官場風氣得到了明顯的改善,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。
在經濟方面,晏子主張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,鼓勵農業生產和商業發展。
他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農業生產的政策,如興修水利、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等,使齊國的農業生產得到了迅速的發展。
同時,他還積極鼓勵商業貿易,降低商業稅收,為商人提供良好的經營環境。
在晏子的努力下,齊國的經濟逐漸繁榮起來,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。
在外交方面,晏子憑借著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智慧,為齊國贏得了崇高的國際地位。
他主張與各國和平共處,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爭端,避免戰爭的發生。
在與其他諸侯國的交往中,晏子始終堅持原則,不卑不亢,以理服人。
他曾多次代表齊國出使其他諸侯國,在外交場合上,他以其機智的言辭和敏銳的洞察力,成功地維護了齊國的利益和尊嚴,為齊國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。
其中,晏子使楚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。
有一次,晏子出使楚國。
楚王聽說晏子身材矮小,便想借此機會羞辱他一番。
于是,楚王命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,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。
晏子看到這個洞后,心中明白了楚王的意圖,他不慌不忙地對楚國的接待人員說:“這是狗洞,不是城門。只有訪問‘狗國’,才從狗洞進去。我在這兒等一會兒,你們先去問個明白,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?”
接待人員聽了晏子的話,無言以對,只好去向楚王報告。
楚王無奈,只好下令打開城門,迎接晏子進城。
晏子見到楚王后,楚王又想繼續羞辱他。
楚王瞅了晏子一眼,冷笑一聲說:“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?怎么派你來這兒了?”
晏子知道楚王是在嘲笑自己身材矮小,但他并沒有生氣,而是巧妙地回答說:“大王怎么能這么說呢?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,人們一起張開袖子,就能遮天蔽日;揮灑汗水,就像下雨一樣。大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,腳尖碰著腳跟,怎么能說齊國沒有人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