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條路,必定充滿了荊棘。”
“到時候,那些大企業可以拍拍屁股走人,可西山本土經濟卻會因為他們的離開,陷入泥濘啊!”
“到時候,西山人就只有背井離鄉這一條道了。”
李玉清聽到這番話,眼神中露出了一絲欣賞。
如果說,早10年前他聽到這番話,一定會同意曾鴻升的請求。
可現在,他是帶著任務來的。
“曾鴻升,這是你今天第幾次反駁我了?”
曾鴻升立即說道:“書記,我沒有反駁您啊!”
李玉清則是緩緩的說道:“你說的這些,你以為我不知道嗎?十幾年前,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化工廠,有自己的加工廠,有自己飲料廠。”
“現在呢,這些企業還在嗎?”
“是不是都被淘汰了?”
“是不是都消失在歷史中了?”
“那些下崗的工人,現在你去大街上扔一塊磚頭,還能砸到三四個呢?”
“你問問他們愿意下崗嗎?他們愿意離開自己的崗位嗎?”
“他們不愿意!”
“可他們不愿意就能改變得了大趨勢嗎?”
“當年火車發展起來的時候,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全部消亡。”
“那些漕工都死了嗎??”
“那些下崗的工人都死了嗎?”
“你不要小看地方經濟,也不要小瞧老百姓的智慧和擔當。”
“龍國的人民,西山的人民,沒有你想的那么脆弱。”
“你只想到了地方經濟會不會發展,想的太片面了。”
“你有沒有想過,當年那些廠子為什么會倒閉?因為他們生產的東西,質量太差了。”
“老百姓需要好的產品,好的品牌,好的生活。”
“地方企業建造的房子和品質,如果在你們這些人的保護下,只會變得越來越差。”
“只有讓他們去市場上競爭,才能將質量和品質放在第一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