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連京城的百姓都羨慕。
自行車工廠一旦建成,帶動的就業崗位起碼超過一兩千人。
這就代表著一兩千個家庭。
放到其他城市,立刻就能帶動一兩千個家庭的生計。
一番琢磨后,江辰決定把工廠設立在臨江城。
距離京城不算遠,船運也極其便捷。
唯一的麻煩,就是科學院距離那邊太遠。
而且需要鋼鐵廠的支持,這個也麻煩。
想到這里,江辰索性決定在臨江城也開設一座鋼鐵廠。
靠著大江大河,距離大乾內部的幾個大型鐵礦也不算太遠。
生鐵運送到這里,也方便加工。
自行車工廠需要的,這里都可以自行生產。
同時這個鋼鐵廠還可以生產其他民用鋼鐵產品。
浪費不了。
計劃有了,江辰是個實干家,立刻就派遣鋼鐵廠的上百名工匠趕往臨江城忙碌。
要錢給錢,要人給人。
臨江城的知府得知這個好消息,激動的夜里都睡不著。
如此產業選擇在臨江城,意義重大。
他是一點不敢耽擱,親自陪同考察的工匠在各處選址。
最終在靠近大江的城外一片地方準備開工建造。
范圍很大。
自行車工廠,鋼鐵廠,以及其他未來還可能建造的工廠,占地上千畝!
不出意外,一旦廠房建造起來,起碼需要兩三千的工人!
帶動的輔助工人就更多了。
對臨江城而言,就是天大的助力!
地方確定下來,江辰這里得到稟報后直接點頭同意。
隨后大批工匠開始忙碌。
修路,修建碼頭,修建廠房。
從閩南城鋼鐵廠江辰更是一次性抽調三百名技術骨干過去幫忙。
除了最核心的鍛造技術沒有傳過去外,臨江城鋼鐵廠的鍛造技術僅次于閩南城鋼鐵廠!
超乎想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