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有王太傅,要指誰當玨兒的老師好?
在小孩常住宣室殿的情況下,王太傅貴精不貴多,一個就夠了,既如此,當是三公九卿之列的重臣,其余人半點都不夠格。
劉玨肚子咕咕叫了兩聲,劉詢連忙撇開思緒:“都是爹不好。耽誤那么久了,我們用膳去,今天椒房殿的餐食特別豐富,玨兒一定愛吃?!?/p>
劉玨點點頭,心安理得地乘著代步車移動。
許平君知道次子早慧,也唯恐劉玨覺得委屈,認為爹娘重視哥哥而不重視他,更不希望劉玨知道啞疾耽誤了他的議儲,當晚前所未有地溫柔,親自喂飯不說,還給小孩洗臉擦手,劉玨昏昏欲睡,癱在榻上一臉享受。
娘就是比爹厲害,喂湯不會糊他嘴巴。
更衣的時候,劉詢狐疑道:“我怎么覺得玨兒心大著?”
許平君淺笑:“就算心再大,他也只有五歲?!?/p>
“這是自然,朕專門問詢了丙叔父,小孩心理也是很重要的,唯恐朕照顧得不周全,叔父還給了我一卷育兒經,是他親手所書。”
許平君:“……”
翌日,皇帝封皇次子劉玨為淮陽王,與頒布立太子詔書只相差了一天。
封王詔書中提到“王之待遇,一應仿太子之制”,唯獨車輦的顏色,車令的俸祿有所不同,前朝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。
張安世反對得最厲害,他從前便是制定禮儀出身的,雖不好儒,卻也知道淮陽王待遇堪比太子,實是不穩定因素。
恐怕陛下聽進了御史大夫的話,又沒有全聽!
張安世堅持明哲保身,可自從朝臣請立太子,他三番兩次地破功,想要安穩地干到退休,怎么就那么難?
當天下午,皇帝指了大將軍兼尚書令張安世做淮陽王太傅,肩負教導之責。
張安世:“……?”
劉詢抱著劉玨諄諄教誨:“縱觀朝堂,張家枝繁葉茂,算得上名門,上一任家主張湯乃武帝朝重臣,張賀更是于我有恩,可惜張安世太過謹慎,除去霍光死后投靠了朕,他從不多說多做,朕看他不怎么順眼。”
看人不順眼,就要塞給他?
小孩睜大了桃花眼,劉詢連忙解釋:“他本人還是很有本事的,過目不忘,儒法兼修。當年武帝在時,他就做了尚書,腦中記有蘭臺的所有書冊,不管玨兒問他什么,他都能回答出來?!?/p>
劉玨眼睛暴亮,這不就等同一座移動圖書館?
很好,這個太傅他認,張家的勢力也歸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