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奭怔怔地看著,簡直驚為天人。他是因為老師同他講學,才知道如今大漢的百姓因為鹽政而苦惱,可更詳細的信息,老師沒有告訴他。
鹽價的問題,是弟弟自己發現的,還是父皇毫不忌諱地將朝政大事同他講?
不論哪一個都叫劉奭沮喪,等過了半個月,他聽說父皇下發了一則詔書,讓每個郡縣派出小吏,深入鄉里,詢問各家百姓有何困難,最后針對性地匯成奏疏,直達宣室殿,并不經過尚書臺以及朝中重臣之手。
百姓有何意見,同樣可以直接給帝王上疏,阻撓違令者行刑!
又過了幾天,朝堂頒布降低鹽價、大赦天下的明令,劉奭深吸一口氣,更加用功地讀書,發誓他不會比年幼的弟弟差。
他一定能讓父皇刮目相看的。
可事實漸漸打擊了他,劉奭發現他和父皇的思緒幾乎不在一個平面上。就算沒有弟弟,父皇也只會夸他背書背得好,而不是議政議得好,當下去往宣室殿,劉奭都不敢抬起頭,生怕看到劉詢失望的眼神。
這天,又到了父皇考校的時間,劉奭合上竹簡,腳步如同千鈞重。
皇子殿忽然變得喧嘩,中書仆射石顯快步走了進來,面上浮現狂喜的神色:“殿下……不,奴婢該稱太子了,恭賀太子殿下!”
“陛下頒布了立太子的詔書,大典儀式于七日后舉辦,從今往后,您就是大漢的儲君了。”
我……被立為了太子?
劉奭手上的竹簡掉在了地上,溫潤的臉不自覺地露出欣喜,很快,他的眼睛濕潤了。
父皇,終究是喜愛他的!
……
立太子詔書頒布,劉玨正在練武。
小孩若無其事地擦擦汗,并不覺得傷心,他早有準備,等嗓子好了撬過來便是。
他和兄長的關系不夠親昵,故而遠遠談不上負罪感,儲位能者居之,他就不信爹不給他。
真不給的話,他就一把火燒了宣室殿,爹還能打死他不成?
心神有些不定的趙充國,見皇次子殿下的動作更加標準、氣勢更加一往無前,不由驚住了。
老將軍活了七十歲,第一次看到五歲的孩子,習武竟和軍卒一樣自律,可軍卒渴盼著立功,殿下渴盼著什么呢?
“玨兒,玨兒!”就在這時,劉玨聽到他爹遠遠的呼喚,皇帝身穿朝服頭戴冕旒,大步走來腳步都不停。
皇帝身后,亦步亦趨跟著新出爐的太子,劉奭臉上殘留著肅然,見到大汗淋漓,穿著短打的弟弟,不自覺地怔了怔。
父皇方才同他談心,告訴他該如何做合格的太子,還說從今往后,會對他的學業更加嚴格。劉奭滿面肅然地記下,感到沉甸甸壓力的同時,藏不住心中的喜悅,父皇緊接著帶他來到宣室殿后殿的廣場上。
16第16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