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周掌柜的綢緞鋪,聽說專供官場?”左憶拿出卷宗,借著車簾透進的光細看。
“嗯,不少官員的官服料子,都從他那里訂。
”李承恩的指尖點在卷宗上的“賬冊”二字,“大理寺的人說,他臥房里的賬冊不見了,像是被人刻意拿走的。
”左憶皺眉:“若真是為賬冊sharen,為何要做得這么張揚?咳血而亡,一看就不像急癥。
”她忽然想起前世見過的砷中毒案例,死者也會嘔血,指甲縫里常留著細微的白色粉末。
馬車在城西的綢緞鋪前停下。
鋪子關(guān)著門,門環(huán)上掛著把銅鎖,鎖眼處有被撬動的痕跡——是大理寺的人進來時弄的。
李承恩讓侍衛(wèi)守在門口,自己則帶著左憶往里走。
鋪面里堆著各色綢緞,紅的像霞,綠的像翡,卻都蒙著層灰,顯然多日沒人打理。
穿過鋪面往里走,便是周掌柜的臥房,陳設(shè)簡單:一張木床,一張書桌,角落里堆著幾個木箱。
“仵作說,人就是死在這床上的。
”李承恩指著木床,床褥已經(jīng)被收走,只留下塊發(fā)黑的印記,“血跡都清理過了,但墻角的磚縫里,還能看到點暗紅。
”左憶沒說話,先蹲下身,對著磚縫仔細看。
磚縫里的暗紅痕跡邊緣有些發(fā)烏,她用銀探針刮下一點粉末,放進瓷盤里,又倒了點米醋——粉末遇酸,竟泛起淡淡的藍綠色。
“是砷。
”她抬頭看向李承恩,聲音里帶著點篤定,“砒霜中毒,只是劑量不大,所以死得慢,才會咳血。
”李承恩湊近看那瓷盤,見粉末真的變了色,眼底閃過點訝異:“你怎么知道……這么快?”“砷遇酸會變色,是醫(yī)書里寫的。
”左憶沒說這是前世的法醫(yī)常識,只拿起銀剪子,走到書桌前。
書桌上堆著些碎布,是裁衣剩下的,她用剪子挑出一塊深藍色的綢緞,對著光看,綢緞的邊緣有處細微的勾絲,勾絲里纏著點淺灰的絨毛。
“這絨毛不像綢緞上的。
”她把絨毛放進透明的瓷瓶里,“倒像是……皮毛上的。
”李承恩忽然想起什么:“周掌柜的鄰居說,案發(fā)前一晚,見過個穿灰鼠皮襖的人來鋪子里,說是來取訂做的官服。
”左憶的指尖頓了頓。
灰鼠皮……和她身上這件披風(fēng)的料子很像。
她又去翻角落里的木箱,箱子里裝著些舊賬冊,大多是去年的,記錄著綢緞的進出。
她一頁頁地翻,忽然在一本賬冊的夾層里,發(fā)現(xiàn)了張折疊的紙條,上面用炭筆寫著個名字:“柳成”。
“柳成?”李承恩湊過來看,眉頭瞬間皺起,“是柳太傅的遠房侄子,在戶部當(dāng)主事。